到源头饮水
与伟大同行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院的校庆日是4月8日,95年前的那一天,蔡元培先生做了语调从容却用意深远的致辞,他说:“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心,就是以艺术代宗教。……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他说:“艺术院是纯为艺术的,有天才能创作的学生,一万不为多,一个不为少”。新世纪以来,在许江院长为代表的几届领导班子和整整两代国美人的协力开拓下,我们真地发展为一所万人大学,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整、专业之丰富前所未有,其社会参与度和公共影响力前所未有。虽然这十几年来,国美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我真正打心底里希望的是——我们的万名同学们能够做到蔡元培先生说的“有天才能创作”,能够以艺术创造为人生志业。
以艺术创造为志业,不一定是去做职业艺术家。这些年,我反复强调——不要只做“艺术界的艺术家”,要做“世界的艺术家”。艺术界只是一个美妙的小花园,花园外才有高山大泽、星辰大海、浩瀚壮阔,艺术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种超越性力量,一种创造作品同时也改造世界的力量,一种使自我拔高一度、让眼前世界焕发生机的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蔡先生希望艺术有助于“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这其中包涵着心灵建设与生活建设两个方面。
95年前,以林风眠先生为代表的国美第一代艺术群体,正是在元培先生的精神感召下,开启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新篇章。他们于东西方文化交相激荡的大变局中,开辟出一条东西会通、艺理贯通的艺术道路。国立艺术院建校的第一年,就发起创办“艺术运动社”,形成了一个囊括全国精英的艺术群体,连北平的齐白石和被称作“民国第一怪才”的思想家朱谦之都位列其中。我们现在熟知的“国美四句教”——“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就是当年艺术运动社的宣言。这种主张、这种精神,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华彩乐章,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5年过去了,学院创始的一代人依然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心灵回馈。身处新时代,走在“国美之路”上的我们,必须对建校那代人的精神有所承接,有所领受,有所发扬。
我们要承接那代人的文化使命。1928年10月,在《亚波罗》创刊号的一篇艺术檄文中,林风眠先生掷地有声地宣称:“我们要从提倡艺术运动入手,把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建筑!”在抗战的烽火中,第二任校长滕固先生的心愿声犹在耳——我们要“陶铸一个开物成务的世代,而使之绵延无极……”。这就是那代人的文化使命,因着这种使命,“国美之路”就是一条民族文艺复兴的继往开来之路。
我们要领受那代人的创新意志。一个世纪以来,学院几代人以宏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在东西艺术的碰撞与对话中,为“创造时代艺术”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格局。他们会通古今中西,先秦、两宋、希腊、罗马无所不包,他们冲破传统藩篱,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戏剧无所不至。他们从所有文化、所有文艺门类中汲取滋养,力图以现代艺术的表现性与思想性,使中国文化的伟大传统重获生机。这就是国美的创新意志,因着这种意志,“国美之路”就是一条中国艺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我们要发扬那代人的教育理想。对蔡元培先生来说,美学、教育、伦理是建设现代中国的“三位一体”,美学是方法,教育是过程,伦理是基础,其目的皆在立人——于自我、社会、国家三个层次立人。而艺术,是贯通三者的立人之道。在林风眠那代人的理想中,教育不是自上而下的教化,也不止于专门人才之培养,而是通过艺术运动启迪人心、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引导人心向上,是通过艺术去立人。这就是他们的教育理想。因着这种理想,“国美之路”发展出一条涵养德性、启迪心灵的立人之路。
在建校95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回顾建校一代人的文化使命、创新意志与教育理想,就是要重新开出一种风气,树立一种大胸襟、大格局,使我们的工作与百年前那些卓越的心灵感通、应和、激荡、焕发,让这条中国艺术的自主创新之路、涵养德性启迪心灵的立人之路、民族文艺复兴的继往开来之路能够薪火相传,含弘光大。
现在,这条“国美之路”延伸到了良渚——这中华五千年文明肇始之地,同样也是中国艺术的源头与开端。
新世纪以来,中国美院形成了一个新传统,逢“10”的校庆都于当年上半年也就是4月8日进行,着重回顾梳理学校自己的历史文脉;逢“5”的校庆则超出国美本身,探讨共同性、世界性的前沿命题。对我们来说,这每一次的相聚与行动,不只是为了庆祝,而是为了重新出发。
这次国美95周年校庆的主题是“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作为艺术家,我们要到源头饮水,只有追溯到文明生发之际,艺术才能汲取到开端的力量,才能体味到创始之气象。无论作为艺术家还是教育者,我们都要与伟大同行,我们要将人类文明史中最高明深邃的优秀传统,视作我们创作的命题、艺术的土壤、精神的根基。
(节选自高世名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大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