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聚焦

龙的形象表现与文化渊源

  龙的形象是被虚构出来的,在不同动物中各取一部分,如蛇身、鱼鳞、牛头、鹿角、虾须、鹰爪等,拼凑组合成了龙。早先龙的形象,有其历史演变过程,起初的龙更像是长有麟爪的类似蜥蜴、恐龙、鳄鱼之类的兽,但却被赋予龙的称呼。考古学界已经将龙的起源追溯至一万年前,如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中的“鱼尾鹿龙”;相继者还有鱼龙、牛龙、鸟龙、猪龙等形象,如内蒙古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不同的龙的形象,反映了先民对自然世界观察和认识的不同。后世有相对固定形体特征的龙的形象,出现时间较晚;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村发掘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墓主人的东西两侧有用蚌壳摆塑成的龙、虎形象,这与后世龙的形象比较接近。

  河南濮阳西水坡村的蚌壳摆塑龙,最早是被作为美术作品欣赏的。但结合着湖北随州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漆箱上的天象图、箱盖面上龙虎围绕着北斗的图案,就会发现需要将蚌壳摆塑的龙放置到原初的语境中,解读其天地空间方位的观念:天文意义上的星象与地理意义上的四方;而且,其背后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原初的含义是龙星。传统二十八星宿分别对应东西南北四宫,东宫七宿为苍龙,包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七宿勾连后形象似龙。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幽明、细巨、短长、登天、潜渊即人们对苍龙星宿回天运转周期的观测。而作为“鳞虫之长”的龙,反而是后来人们在天文星宿体系之外的想象与加工了。

  先哲对天文规律的观察与掌握,将对天体运行有序与变化的认识建构起时空的概念,如四时与四方。西汉的《淮南子·地形训》中以方色命名四时龙星的位置:东陆主春为“青龙”,南陆主夏为“赤龙”,夏秋之际为“黄龙”,西陆主秋为“白龙”,北陆主冬为“玄龙”,这受到了五行的影响,是对早期龙专指天象中的东宫苍龙的地理方位与天文四时的分化。河南濮阳西水坡村遗址中的龙虎摆塑、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漆箱上的龙虎图案都标示出了东西的方位概念,而东西方位的背后则又暗含着对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天文气象的节气认识。

合礼仪与人文

  天文对应地理,为古代社会的生存方式、人事运作、战争攻伐、权利建构等提供了规则的参照。当苍龙七宿的天文认识,下沉为东方这一地理概念时,天文的意义逐渐消隐,甚至还会与占星术、阴阳五行等紧密结合,通过礼仪的外在形式呈现出来,天文学的科学属性逐渐转化为浓重的人文属性。

  与龙有关的时空文化,一类是“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指示方位的东西南北,也是四方的守护之神。如大量的“四神”瓦当、画像砖等。另一类是十二生肖,如十二生肖线刻画、十二生肖俑等;十二生肖各具文化内涵,它们首尾相接,在时间上循环不断,承载着人们对繁衍生息、不断传承的美好愿望的寄寓;龙是十二生肖中人们喜爱有加的属相,在新出生人口连年下降的当下,有专家预测2024甲辰龙年新出生人口将会有小幅度的增加。

  与龙有关的绘画艺术创造,因为龙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又多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高水平的绘画作品并不多。相传楚国人叶公好龙,钩、凿、雕、写龙,应该是最早的执着于创作龙的“专家”;三国吴国的曹不兴图绘赤龙,放置水上而云雾雨下;南朝梁张僧繇画龙点睛,龙破壁而飞。可惜,他们的艺术创造都没有留存下来,“龙头”“画龙点睛”的记录为后人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今天保留下来的画龙的代表作品有南宋陈容的《九龙图》,九龙形态各异,生动传神。

  与龙有关的工艺美术作品相对较多,龙大多作为装饰纹样。如陶瓷上的龙纹图案,或是浮雕,或是涂绘;山西平遥、大同以及北京等地保留有明清时期的九龙壁;北宋宋徽宗有双龙印章,其草书作品《千字文》用纸有勾金龙纹。

  与龙有关的工艺装饰,与其说是装饰审美的体现,毋宁说是身份尊显的象征。龙的形象的出现,有浓浓的礼仪色彩。尤其是在皇家礼制中,龙的形象与图案更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清代龙、爪的数量有明确的、不可僭越的限制。

  龙的神性、潜隐与绘画所要求的形象描绘之间是比较难以兼顾的。而龙作为帝王身份的象征,其礼制与等级的规定更增添了形象的神秘色彩,而神秘色彩又恰恰是龙这种动物及其文化内涵的无穷魅力所在。何谓龙、龙是什么样子、龙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龙在人们的心中。

  龙的含义是多样的,如星象(龙宿)、神祇(引魂)、方位神(东方)、自然神(雨神)、皇权(龙袍)、吉祥(龙凤)等,龙的图像是丰富多彩的,龙的形象表现是多样化的,可以透过它们管窥出龙的文化渊源与历史发展,期待有图像、艺术、思想与文化的更深、更广、更多视角的探讨。


美术报 聚焦 00004 龙的形象表现与文化渊源 2024-02-03 26620612 2 2024年02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