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聚焦

破界·共生:女性艺术家的生存诗学与生命叙事

  (上接第6版)

  / 多重身份中的自我实现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框架,从满足生存本能到追求精神超越。这一理论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代女性艺术家,她们不仅要打破生理性别的限制,还要在艺术创作、家庭角色和社会期待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自我价值的重塑。接下来,我们从需求层级的变化来看,她们是如何把生存困境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实现从“被定义”到“定义自己”的转变。

  生存之基——从安全需求到自我实现

  生理和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对于女性艺术家来说,她们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摆脱物质贫困,又要对抗因性别身份带来的各种压迫。弗里达·卡罗18岁时遭遇车祸,落下终身残疾。但她把病床变成了创作的画室。在《破碎的脊柱》系列作品中,用金属支架和石膏绷带,将身体的疼痛转化为超现实主义的视觉符号。她曾在日记里写道:“我的画是我生存的直接证明。”这说明当基本需求难以满足时,反而可能激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李·克拉斯纳作为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唯一的女性先驱,长期生活在丈夫杰克逊·波洛克的光环背后,直到晚年才凭借《无题(午夜)》等作品在艺术史上站稳脚跟。这种职业安全感的缺失,反而成了她创作的动力。

  在社交需求方面,女性艺术家常常通过建立自己的艺术社群,来打破主流艺术体制的排斥。1974年,朱迪·芝加哥创办女性艺术项目,把加州艺术学院废弃的化妆间改造成女性创作空间,还建立非营利机构培养女性创作者,用教育的方式来重塑艺术史话语体系。1998年,翟永明创办白夜艺文空间,将诗歌朗诵、行为艺术和家庭聚会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客厅艺术氛围。这种集体创作模式打破了马斯洛理论中需求层次单向递进的观点,体现出需求层次的共生性。

  草间弥生选择独自专注创作,在与精神疾病抗争时,母亲撕毁她的画作,她前往纽约后与约瑟夫·康奈尔建立了柏拉图式的合作关系,创作出《无限网》系列作品。喻红一边在中央美院教书、照顾孩子,一边创作,把女儿成长的瞬间融入《目击成长》系列作品中,她认为母职不是束缚,而是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她们的经历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选择。

  突破之梯——尊重、求知、审美需求与价值觉醒

  女性艺术家对内在尊重的追求,体现在对艺术史书写机制的批判上。瑞贝卡·霍恩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铅笔面具》,把铅笔放在面部肌肉上,用这种极端的方式隐喻女性艺术家以痛苦换取话语权的艰难处境。朱迪·芝加哥的代表作装置《晚宴》(1979),用39组陶瓷盘构建了女性历史谱系,用考古式的展示方法对抗艺术史中的性别偏见。这与马斯洛所说的“内部尊重源于实力和独立自主”相呼应。曹雨的《泉》系列作品更具当代解构风格,将哺乳场景和古典雕塑放在一起,打破了艺术史的崇高叙事。这种创作方式不仅验证了马斯洛理论中“尊重需求的满足能激发社会热情”的观点,还把个人经验变成了集体记忆的载体。

  在数字时代,女性艺术家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她们通过社交平台建立赛博母系社群,让作品获得超百万次的传播量。这重新定义了马斯洛理论中“外部尊重包含社会地位和威信”的概念,把虚拟空间的影响力转化为新的文化资本。曹斐的《人民城寨》项目展现了更巧妙的体制协商智慧。这个持续12年的虚拟城市建设项目,既得到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官方认可,又在第二人生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成功解决了机构认可和大众传播之间的矛盾,突破了传统需求层次的发展模式。

  当代女性艺术家把艺术当作解构传统知识体系的工具。多丽丝·萨尔塞多在《无声的祈祷》中,把人类骨灰填入桌椅的裂缝,将内战创伤转化为物质档案,通过艺术创作对暴力历史进行反思,不仅回应了安全需求,还重构了集体记忆,实现了认知上的解放。希瑟·杜威·哈格伯格用街头垃圾中的DNA制作3D人脸模型,探讨生物技术时代的隐私伦理问题。帕翠西亚·皮奇尼尼的转基因雕塑《天佑》系列,通过超现实的混种生物思考科技对自然的影响,把求知需求延伸到生态批判领域。这些作品不仅涉及安全需求中的健康问题,还深入到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探索。

  向京的《全裸》系列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女性身体的毛孔、皱纹和下垂的乳房,打破了商业审美对女性身体的消费主义幻想。她通过展现不完美的身体,挑战了生理需求层面被规范的完美身体标准,重塑了尊重需求中的自我认同。米卡琳·托马斯的《热带风情》系列,用丙烯和莱茵石拼贴黑人女性形象,并将其置于艺术史经典构图的中心,颠覆了白人男性的凝视传统。她与歌手Solange Knowles合作的《黑豹派对》影像,把美学赋权和黑人平权运动结合起来,说明了审美需求和尊重需求(社会地位认可)是紧密相连的。

  (下转第8版)


美术报 聚焦 00007 破界·共生:女性艺术家的生存诗学与生命叙事 2025-03-08 美术报2025-03-0800009;美术报2025-03-0800010 2 2025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