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即时代档案
“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在杭展出
本报讯 记者 施涵予 2月28日,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著名油画家全山石教授宣布展览开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何红舟,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忻东旺夫人、忻东旺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宏芳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主持开幕式。
聚焦时代的肖像绘画
忻东旺作为重要的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画家,为时代塑造了令人深刻的群像。本次展览深入回顾这位现实主义画家的艺术创作生平和杰出作品。
与先前北京、上海、山西分别展出的忻东旺作品展有所不同,本次展览在选画上突出了忻东旺的肖像绘画。许江将“平凡的世界”定为展览名,并主导对本次展览的组织与策划。
“忻东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肖像画家之一。”许江在开幕式上表示,“他以饱满的语言让全社会关注到打工者这一独特的人群,并赋予他们真实感人的时代的症候。”
展览通过“打工人之魂”、“时代的肖像”和“一个人的脉动”三个板块呈现忻东旺的代表作及素描、速写作品等共计180余件。“打工人之魂”展出有记录、有叙事的50余幅个人肖像,同时呈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硕博研究生的读画短文;“时代的肖像”展现有情节及完整创作过程的20余幅双人像及群像,同时展示艺术家创作过程时留下的草图、底稿和创作手记,还原创作过程,讲述被画者的故事;“一个人的脉动”集中展出忻东旺的日常素描、速写、水彩,家人画像,以及他的导师、朋友们对其人和创作的回忆和评述,讲述一个创作者如何从田间地头走来及其生命的脉动。
余旭红认为,忻东旺笔下的人物,绝非被美化的符号,而是带着生活褶皱与人性光辉的“真实存在”。他的创作,是对“现实主义”的当代诠释,这种创作精神,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提供了启示。
将“人”置于创作的核心
忻东旺的绘画充满人文的关怀、民族的气质、时代的责任,是当代写实绘画不可替代的独特范例。
作为一位从普通农家子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忻东旺深切理解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农民工的生活情感及愿望,并热诚地表现农民们的现实生活处境及感受。他强调以农民自身的角度、以肖像艺术对人性及社会文化关注的视角,来描述这一人群的精神与心理,这成为他多年坚持写生的现实冲动。他描绘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肖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时代肖像;他努力让自己的绘画呼应时代跳动的脉搏并融入到民族文化的血液中。
2014年1月11日,忻东旺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0岁。
展览持续至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