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画家周刊
3  4  
PDF 版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艺德双馨的花鸟画大家
无标题
无标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艺德双馨的花鸟画大家
我所认识的张世简
□吴重生
  满头银发的张世简教授永远给人一种精神矍铄的感觉。

  在画家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张中央文史馆馆员与朱镕基总理的合影,紧邻朱总理的张世简面露慈祥的微笑。

  张世简1926年1月出生于“书画之乡”浙江浦江县礼张村,幼时受族兄、当代花鸟画大师张书旂影响,酷爱书画,并入原中央大学美术系就读,得张书旂亲授。解放后就职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张世简擅长花鸟,亦作人物、山水。作品巧中藏拙,超脱灵变,爽利大气。《花鸟四扇屏》、《苍鹰图》、《松鹰》等分别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怀仁堂收藏,曾多次在国外举办个人画展。家乡浦江建有“张世简国画院”。

  张世简对家乡浦江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从他给孙子取名“张兴浦”,给外孙女取名“李张”(礼张村的谐音)的事中能够得到印证。几年前,张世简坐落在北京东郊的一幢别墅完工,他将其命名为“仙华居”。他有几方篆字印章,一方为“浦江人氏”,一方为“家在仙华山下”,另一方为“双溪渔人”。

  那年冬天,我趁到北京出差之际去拜访住在朝阳区慈云寺的著名画家张世简教授。他当时正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的专访,见家乡来人,老画家非常热情地将我迎入画室。他说:“浦江人都会画画的,今天我们合作一幅吧!”没想到老画家会“将”我一军。我从命,很随意画了一块石头,便将画笔递给老画家。他看了看说:“画得不错!你有画缘。”他接过笔,刷刷几笔,在边上画了两枝芭蕉,又在芭蕉上补了两只鸟。刹那间,作品完成了。张世简发出爽朗的笑声。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临别时,张世简教授披了一件风衣,亲自到车站为我送行。当时,他已是古稀之年,但身材高大,声如洪钟。其人品和画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10年来,我每次出差去北京,总要去拜访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人。张世简思路敏捷,记忆力很好。谈起幼时在金华求学尤其是抗战期间躲避日寇战机轰炸的情境,老人显得很激动。老人对家乡充满深情,虽旅居北京半个多世纪,但老人乡音难改,作画必署“浦江张世简作于北京”。作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每年春节,张世简都会和其他馆员、国务院参事一起受到国务院总理的接见,合影留念时,张世简每次都坚持站到最后一排的边上。他的谦虚和风范由此可见一斑。

  最近几年,我去北京的机会少了,但与张老的通信一直保持着,每年元旦,张老总会先于我寄来贺年片,他的字苍劲有力,虽是寥寥几句祝福和勉励的话,却情真意切。5年前,张世简赴美国罗斯福图书馆探访乃兄张书旂教授《百鸽图》的踪迹,其间曾应前驻美大使李肇星的邀请,在大使馆享用李肇星的家宴。这是张老在信中告诉我的。自前年以后,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忽然没有了张老的音讯,只听说他搬家了,搬到哪里电话号码多少均不得而知。问过老家的许多人,都难闻其详,只得作罢。及至前段时间出差北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北京的一位朋友打电话打听张老的近况,没想到马上就要到了张老的联系电话。只一两分钟时间,就听到了那熟悉的浑厚的声音:“我从慈云寺搬到远洋天地啦,没有跟你打招呼,抱歉抱歉!”刹那间,我的心里涌现出一股无言的欣喜。老人还是那么健康!这是令我们所有家乡人高兴的事情。

  去年5月中旬出差北京,正琢磨着要找个时间去会会张老,无意中翻开当天的北京娱乐信报,一个通栏标题赫然跳入我的眼帘:张世简水墨樱花震撼日本画坛。整整一个版面,说的是张世简书画报国的故事。见此报道我感到十分亲切。张老从来不会炒作自己,“不要说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还是留给后人去评说吧!”有如此坦荡的心胸,无怪乎张老笔下一草一木皆露真情,有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力量。(作者系中国编辑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金华晚报资深编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