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钱海源同志相识多年,他在雕塑创作和文艺评论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他的师辈潘鹤教授曾称赞他“一手拿笔写文章,一手捉刀做雕塑”,是很难得的。最近又看到他出版的《钱海源雕塑水彩画》,显示出他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多方面的才能。
他的雕塑作品,无论是大型的纪念像,或小型的人物肖像,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独到的艺术创造。比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纪念像》,造型浑厚、气魄宏伟,诗人腰挂宝剑,手握诗卷,目光远望,面含忧思。表现了这位文武全才的爱国诗人的崇高品格。
安放在湖南省长沙县板仓杨开慧纪念馆内的《杨开慧烈士像》,是一件十分动人的作品。虽然只是一座胸像,造型也很简练,却有着很强的感染力。杨开慧秀美的面容上,流露出深邃的内心世界以及宁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许多名人的肖像都表现出独到的个性,但我更感到亲切的,是两位我熟知的人物。一个是著名诗人贺敬之,上个世纪40年代我到解放区华北联大读书时,他在联大从事创作和研究工作。他参加创作的《白毛女》正在热演,这部新歌剧的开山之作,赢得了观众的热泪也激发了人们战斗的决心。建国后他又创作了大量的新诗。雕像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关注和内在的热情。另一件是著名美术评论家蔡若虹的肖像。其实他也是画家和诗人。在华北参加土地改革期间,他发表了一组反映农民受压迫的绘画,题为《苦从何来》,用笔顿挫有致,书法也有独特的风格。1984年我曾随他去访问日本,在参观当代名家的画展时,他常常题诗赠给作者,有时就写在留言簿上。我还记得有这样句子:
“我来如中酒,微醉渡芳时。”朴素的诗句,表达了在高雅绘画的陶冶中,愉悦的心情。海源创作的蔡若虹雕像,长髯飘洒,神情凝重,具有哲人的风度。
海源最近出版的这本集子中,收入了不少水彩作品(也有少量油画)。最早是上世纪60年的作品,多数是作于80年代。我喜欢景象广阔的《厦门鼓浪屿远眺》,一片红色建筑中夹以绿色的树丛,远方是朦胧的海景。也喜欢小品式的《浏阳春月》水分饱满造型浑厚。更喜欢湿润模糊的《春雪纷飞》,画家说,当时雪片落在纸上,增加了水分的流动。可以说是“天人合作”的一件作品。
(迟轲系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