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民的山水画,在理性的构成中,更注重情感的抒发,看他的画,总会不知不觉地被引向苍翠的峰峦间,蜿蜒的石径上,奔腾的小溪边和柔曼的云雾中……他的山水画既保留了北方山水的浑厚、深沉,又融入了南方山水的清新、秀雅。看过刘建民作品的人,都情不自禁地被他独特的表现手法所吸引。
刘建民的山水画完全是中国画功底和现代思维的结合,他从中国传统山水画起步,追寻李唐、范宽,觅迹于远山、幽谷,把江南的酣畅、灵秀和静美融入太行山的阳刚、苍茫和高爽;既磨砺传统笔墨又兼顾现代构成,是自然节奏与人文节奏的统一。从他一幅幅作品中不难看出画家不是简单地再现自然,而是出于一种对自然山川的眷恋之情,抒发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他不遂潮流,在山水画领域辛勤耕耘,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众多作品备受收藏家的青睐。
传统山水画最重意境的表达,他的作品“意多于境”,是偏于“工”而兼带“写”的“意境”。他用笔墨寄予山水无限情意,把太行山作为表现对象,为观者构筑了一个精神家园。
构图上,在控制宏观的同时更注重山川的局部绘画,在空旷雄浑中见精微。精微刻画与豪放写意形成强烈对比;既增强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又增强了画面的空间与深度。他画浑厚苍拙的山川巨石,也画充满野趣的恬淡小品,溪水潺潺从山涧逶迤流来,绕山远去,给观众留下充分的遐想空间,使画家和观者的心灵得以沟通和交流。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他作品中的笔墨已不仅指技法,更不是工具,而是一种创作意识和艺术理念,笔墨的内涵已经超出了中国画艺术形式本身的意义,成为风格的载体。他用近似工笔的线描刻画草木的葱茏和岩石的质感,于精雕细琢中透出阳刚之气,在万物交响中蓬勃着生命的律动。他的线不是锋芒毕露而是融于山石之中,这些隐含的线不仅立“骨”,而且写“神”。“没骨”却处处有“骨”。整个作品的形式感和韵律美几乎全从层层渲染中呈现。真正达到了笔随意进,意从笔出的意境。
刘建民的山水画画的是山水精神,他让山水的精神在时空调遣、历史叙述和大自然的组合中表达得时而坦露,时而含蓄,时而跃然纸上,时而隐匿于烟云漫涌之中。不管是显山露水,还是云遮雾障,他在画中注重养育山水精神。山水画是有精神的,他的山水画是心灵与大自然的交融,精气神弥漫在他创作的青山绿水中。 (本文作者系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