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评论
3  4  
PDF 版
砚边杂话四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砚边杂话四则
□章竟成
  一

  有个叫余杰的人,称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摇头丸”,马上引得界内一些人很不高兴,群起而攻之。我倒以为他说得有些道理,不是吗?书法不仅具有精神慰藉的作用,而且能使人产生很多快感。书者或品书者,同样会上瘾。不过这种“瘾”是绝对无一害而有百利的。写书法会排泄忧愁、忘却烦恼,会参悟禅道、回归平和,进入某种惬人的境界。它有助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品书则如同听音乐品香茗,能感受书法之美妙,领略人生之真谛。

  二

  曾看到一篇题为《艺术与大便》的文章。一看题目就觉得挺好玩,看完内容后,直叹妙!

  艺术本来是件“高雅”的事,与大便扯在一起未免让人感到粗俗。但能将艺术创作喻为人之排泄,确实有点惊世骇俗。

  自己玩书法真有与之相同的体验:不想写时,你硬为之,则感不爽,难能如意。想写时,似来“便意”,你会气通神畅,“排泄”自如,往往能出佳品。

  三

  听说去年9月,北京举办了“北京·湖南艺术书法展”。展览本身只不过是一次展览,并没有赢得太多的掌声与喝彩,而最终引起轰动的却是“艺术书法”这4个字,“艺术书法”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刻引发了网络媒体上的一场激烈的争论。

  一般我们比较熟悉“书法艺术”这个说法,把“艺术”置于“书法”之前,我觉得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

  从参展的作者看,均是北京、湖南两地一些所谓“流行书风”、“现代书法”、“民间书法”的高手,其作品都很“先锋”,很艺术,很有思想,很有个性。但有人以“病梅”、“阉宦”等刻薄之词抨击了展出的作品,认为它们反映了一种颓废、消极的病态思想与情调。

  而我则以为不然。“艺术书法”是个新提法、新理念,为书法界提供了又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了书法的艺术性,它追求个性张扬,和而不同。这恰恰表现了它积极的一面,真值得击节相庆。我想书法美的标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拿古人的眼光作为当今衡量书法美的唯一标准。

  四

  书法是以流动的线条为载体来表现美的一门抽象艺术,而线条的艺术价值最本质的东西是线条的骨力。

  平时常听人说某某书法线条很嫩、功力不到、浮在纸上、缺乏张力,某某线条老辣、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等等。其实这些说的就是书法线条的骨力问题。

  线条的骨力是书法艺术成败并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我以为一幅好的书作,其骨力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力度感;二是抑扬顿挫、刚柔相济、灵动飞扬的立体感。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并获得书法线条的骨力呢?结合自己平时学书经验深感三点极为重要:一、中锋用笔。中锋用笔乃古今书家一致公认的用笔之道。只有中锋用笔才能力无分散、集中一点,使墨水顺流垂直而下,才能最好地表现用笔力量。线条的力度感、立体感主要靠中锋用笔来表现。二、行笔有力。古人说过:“善笔力者见其骨,不善笔力者见其肉”。因此,在行笔前要积蓄力量,蓄势而发。在行笔时,要对于每个点划、波撇、屈曲都尽一身气力送到位。三、运笔用气。有气才有力,气盛才能力足。“作书要以气行乎其间”、“用笔之际,运其神气”,要力求以气运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有的时候表现为笔不到气到,有所谓“笔断气连”的效果。

  说说容易,做却难。真正能把握如上三昧,那你的书法线条要没骨力也就难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