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诗如画的滨海城市青岛,艺术星空璀璨,闪烁着一个画艺精湛的国画家群落,丁仲修便是这个优秀集体中的一员。
丁仲修自幼聪慧,酷爱读书绘画,12岁初涉丹青,擅长山水,兼工花卉,后专攻山石写实。在艺术天地中,孜孜不倦,辛勤耕耘40余年,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写实风格。
丁仲修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因家贫辍学,务农为业,在没有学习条件、没有老师指导的困境中,以顽强的意志自学绘画。他是一位没有任何学历和师承,自学成才,丹青历程艰辛,从滨海大山中走出来的画家。
他倾毕生精力,刻苦自学,心血为炉,熔铸古今,系统地研究绘画理论,深入精读古典文学和历史,广泛涉猎古典哲学和书法,博学多才,画外功底深厚。因此,他的作品总是馥郁着浓浓的民族风韵,画面生动,题跋精妙,书法灵动,诗词佳句珠玑点染,笔墨间哲理充盈,画里画外,文化底蕴深厚。
在艺术实践中,丁仲修以“笔墨当随时代”为指南。既崇尚前辈画家,又善于从同辈画家中取长补短。他注重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也注重笔墨艺术的传承,又具创新意识,但没有“师古而不化”,而是“师古而不泥古”,撷取精华,古为今用,不断为开创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而努力探索。他走向艺术道路的前期,是以传统的笔墨技法融合个人特点,形成了大气豪放、潇洒饱满的绘画风格,作品虽新颖朴实,富有生活气息,但个人面貌尚未形成。
跨人新世纪后,丁仲修迎来了绘画艺术的第二个春天,不甘平庸的他,决意选择了以写实画法表现山石的主题,志在山石写实语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丁仲修秉承“外师造化”的理念,不论寒暑,经常深入生活,不断到太行山、九仙山和崂山去写生作画,让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自己的艺术心灵,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新的写实语境由此孕育,并在灵山秀水中萌芽生发。
丁仲修恋山恋石,亘古情怀;爱石写实,矢志不渝。他常说:“探索可以失败,但决不言放弃。”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几度登山涉水,走遍家乡的每一座山岭,静对高山石壁,既观其势,又究其质,身临其境,神游其间,笔取造化,以形写神。他对自然的入微观察,创造了富有个性的表现语言,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画法。尤其是他的写实画法,把山石的历经沧桑、质地坚硬与沉重描绘得淋漓尽致、形象逼真,同时注入了自己的真挚情感。
他创作的山石画题材,多为家乡的山石奇峰、峭壁沟壑,作品浑厚大气,凝重深远。他笔下描绘的山石陡壁,既有岩石的质感,又有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意象中充满了生命的律动,作品中渗透着作者的涵养,包含着画家独到的见解和目光。观赏他的画作,第一感觉就是与众不同,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线条洒脱有力,黑白色极明快厚重,体现着画家写实的深厚功力。
春秋数度,笔耕不辍,丁仲修终于以崭新的笔墨语言,开创出山石画写实的新风格,在地域画家中独树一帜。他的山石绘画,布局严谨,纹理清晰,纵横勾勒生动,层次丰富细致、风蚀水雕留痕,岁月盈缩再现,如同真的山石壁立面前。那种霜雪磨砺经年,顽强不屈的山精神、石骨气,似从一条条石缝中喷射出来,震撼人的心灵。
作品《远古的呼唤》、《岁月无言》等,厚重深沉,格调苍茫,视觉冲击力强。在北京、甘肃、河南等地展出时,多得同行好评。2003年秋,《苏醒》一画参加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一举获得铜奖,标志着丁仲修特色独具的山石写实日臻成熟。
丁仲修人画如一,浑厚大气的山石画,寄寓着画家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而现实生活中的丁仲修,也如同画中的山川一样胸怀宽广,山石情操,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