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画家
3  4  
PDF 版
河洛女儿花
无标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王绣和她的牡丹画
河洛女儿花
■杨 建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挟万紫千红,醉国人世人,乃国花首选之花,民间吉祥之花,中华兴盛之花。“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栽培源远流长,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现有姚黄、魏紫、二乔、墨魁等近千个品种。“洛阳牡丹花会”始办于1983年,一年一度,长盛不衰,四海宾朋,纷至沓来,现已成为全国四大节会之一。与此同时,牡丹画应运而生,为古都增辉添彩,为画苑注入生机,带动了当地的书画市场,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花鸟画家。对此,王绣功不可没。

  ——题记

  牡丹花

  1969年初春,王绣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牡丹,是在洛阳王城公园。

  年前,她毕业于哈师大美术系,在多个分配去向中选择了洛阳,自此与好运相伴,与牡丹相伴。她自小生长在北国冰城哈尔滨,耳濡目染,非常喜欢俄罗斯油画,也曾画过水彩画。大学期间重点学习国画,突出基础教学,注重素描练习,山水、人物都画,工笔、写意并重,临过王叔晖的工笔人物、于非闇的牡丹、王道中的牡丹,都是工笔中的极品,都为她所爱不释手,日夕揣摩。可惜北方没有牡丹,没有见过牡丹,缺少实物参照。

  在洛阳,科班出身的女画家她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几家文教、文史单位争着要人,最终分在龙门文物保护所当美工,其间,她经常有机会参加省、市组织的美术活动。

  她参与的首个画展叫“红太阳展览”,筹备工作安排在王城公园,她在这里看到了牡丹。生活中果真有这样的花吗?太神奇了!在校期间她临摹过古人的牡丹画,也在老师的辅导下,研习过当代花鸟画名家的笔法、技法,已经感到非常生动了,很难想象一种花卉,何以如此传神?还有民间常见的大花被面,牡丹图案,碗一般大的花朵,可能吗?现在,牡丹花就真真切切地迎着她,或含苞待放,或舒蕾盛开,姹紫嫣红,仪态万千,这才信了画不虚、花伟大。何止碗一般大!若选那花王极品采摘了,只怕要一只大海碗方能盛得下呢。白牡丹“起楼”——下面几片花瓣舒展、铺垫开,上面重重叠叠,井然有序地形成楼层般的排列,白的耀眼而不失层次感。红牡丹“分家”——有各种各样的红,朱红、绛红、紫红、浅红、深红。或红若少女面颊,轻施薄粉;或红若王城老墙,透着高贵。最常见的洛阳红红得发暗、深沉,猛一看一片紫调子,暗合了紫气东来之意趣。

  那年王绣27岁。人长得清秀,又加之新婚燕尔,正是春光明媚撩人时,好人好运好心情。面对盛开着的牡丹花,激动得不得了,太完美了!细细观赏,不忍离去,赶紧取来速写本,画个不停。白天画不够,回到家还想画,夜间做梦也是花、也在画。可惜花期太短了,现场写生的时间太短了,不过20天左右,想个什么办法能将时间延长就好了,找姐妹们作伴壮胆,趁着夜色偷折了几枝回家插在瓶里,可以多画几天。

  现在不必了,花期可以人为调控,随时都可画写生。更有家养牡丹,朋友们选那贵重的品种送上门,不出门,亦可画。

  牡丹画

  王绣的牡丹画由工笔入手,最终定位小写意,在坚实的造型能力上展开笔墨意趣,合理发挥,强化其精神性。牡丹最忌媚俗,名花呼唤高手。齐白石寥寥几笔,已自传神。王雪涛注重形神,突出动感。王绣对他们的作品喜爱至极,一临再临,同时对照牡丹花,在比较中寻找绘画语言中最为精彩的原发性。迄今,她画了接近40年牡丹,日夕揣摩,精研不辍,尤感不足,曾专程拜访万荷堂主黄永玉,求教于老先生。也曾通过办展,向周韶华老师学习,用心体会他们对绘画的理解,以求大处着眼,心手相应。画牡丹,洛阳得天独厚。但你的心胸、你的气度、你的精神高度一定要拔起来,做到超凡脱俗,胸怀天下,做到与牡丹的气度同步,与牡丹的精神同辉。

  王绣为人谦和纯朴,无意于功名,爱上牡丹后的唯一愿望就是把画画好,让洛阳的牡丹走向全国,让中国的牡丹走向世界,除此以外,别无所求。在人格上拥有一种飘逸感,男儿气,为人大度豁达。当年,她的首次个展轰动得不得了,兜里一把装进几万元,见了谁都塞钱,同大家分享喜悦,在洛阳最好的酒店里,一请就是几十桌。

  感谢谁?感谢牡丹呀!筵席散去后夜幕降临,她悄然去看牡丹花,百感交集。生活中,王绣是位非常幸运的女性、家庭和美,事业有成,人也长得小巧、秀美,直到成家立业,有丈夫儿子守着,仍有老外向其求婚,真所谓爱屋及乌,人好画好。女性细腻的情感,生活赐予她的种种福分,最终都会通过她的画传达出来,也最终都会转化为她对牡丹花深深的挚爱。她曾写道:“也许我本身就是河洛的女儿,该回家时就带着北国的风尘回来了。于是,与河洛的文化积淀,与这地脉最宜而又最奇的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牡丹雍容华贵,极尽灿烂,以罕见的奔放之美笑迎春天,无论怎样的词汇都无以形容她那美感和气度。她是大国之花,亦是百姓之花。花朵越是硕大越是谦和,微微然低垂,似鞠躬于众人。

  牡丹是唱合之花,无论有多少品种,彼此都能融洽相处从无排斥,花色不同而各具风采,竞相生辉而万紫千红。月色里,月光白露凝似玉。阳光下,洛阳红丹朱如吐。各有各的空间而又总能相互弥补,共同构成花的大千世界。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人能向花学点什么呢?

  牡丹也有遗憾,花期太短。自然界、人世间都是一个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四季交替,春天稍纵即逝。良宵苦短,青春难以留驻。所以要珍惜、要呵护、要在心头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唯有心头之花,方能长盛不衰。

  王绣便是带着这般情感投身于她的牡丹画创作中。她笔下的牡丹雅逸、恬静,虽怒放而不火,轻摇曳而含蓄。用笔滋润,着色讲究,虽性情使然而寓规矩之中。在同花的交流中、对话中,细心体会和展示其内在美和精神性。

  王绣的牡丹画,取笔意于前人、于传统,行笔流畅,使线简洁,画面洗练而高雅,悠然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品相之高,一望可见。她也尤其注重用色,早年求学中打下的油画底子,使她擅长对光感的理解和运用,她笔下的牡丹花,无论多少花瓣、多少层次,总是了了分明,决无画糊了之感。通过光,强化层次,层次分明则立体感强,花朵如绣品一般,鼓突、挺拔,极富刚性及动感。从她的画里,不难看到女性温柔的一面,而更多的则是坚韧、奔放,是昂扬蓬勃的精神美和大胸怀。

  家与国·花与家

  牡丹成就了王绣,王绣更还报于洛阳,她自称“河洛女儿”,认为最大的人生幸运就是选择了洛阳。伊水河畔,千年石佛乃天造地设之功;白马寺里,第一古刹穷尽存世经卷至宝,王绣曾在龙门石窟工作3年,也曾到白马寺帮助工作,修葺佛像。1971年奉调洛阳博物馆至今,历任馆员、副馆长、馆长。作为九朝古都,文物之多,分布之广,散落之痛,用王绣的话讲是“没办法讲”。不定哪儿开工土建,一锹下去挖到了王城遗址。在王绣任内,她尽其可能地募集资金,扩大文物馆藏,保护文物精品,一定要把精品收集上来,保护起来,传之后代。她是洛阳名人,有机会结交各界名流,或问,王绣你有什么困难呀?要我们帮忙吗?她的唯一要求便是倡导文物保护。王绣自己的一部分卖画收入也用在了馆藏建设上。

  1985年,抱着接受检验,听取批评的愿望,王绣举办了首次个展,也是洛阳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牡丹画展,展出作品60余幅,展期定在牡丹花会期间。展品刚挂出去,便被一批日本客人发现,激动得不得了,哇哇啦啦,展厅里一片欢腾,四五十人都想购买,更有一位老板想全部买下来,急着找王绣协商。

  第二天画展开幕,隆重异常,王绣的牡丹画一夜间红遍洛阳,且旋即走出国门,先后多次应邀到日本办展,我国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也都陆续有人求购,成为收藏热点。

  画展之前,王绣连银行的门在哪都不知道,没想到一夜之间成了万元户,不要讲个人,连馆里也从没见过那么多钱,一开始争论画卖不卖?接下来争论钱怎么分?馆里开会研究,报到局里审批,成为有史以来从未碰到的新问题。王绣以一己之长,带动了全馆创收。收入增加,馆藏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建起了文物精品楼,开展了馆际间、国际间的馆藏交流。致富不忘集体,不忘国家,十数年下来,王绣主动交税数十余万元。致富也不忘群众。馆里有位临时工,家里没有彩电看,有一天向王绣提出求张画,把画卖了,买回一台彩电,还余下几百元,千恩万谢地要送还王绣。她不收他就送小米,自家做点特色菜也要送给馆长尝尝。

  画画多好!生活多好!牡丹多好!人与人之间真情相处多好呀!画牡丹就是要画出这份感受,传递这样的气氛,祥和、大度,彼此互补,彼此依存,让美好的情感始终与我们大家相依相伴。

  王绣的画走出洛阳,继而走出国门,作为向尊贵客人表达敬意的一份厚礼,为多国领导人及社会名流所喜爱。

  在特定的年代,应和着古都振兴的特殊需求,王绣的牡丹画成为一道城市风景,成为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名片,为人所津津乐道。

  忙忙碌碌中,王绣不失谦和、低调,其才华和性情都在画上、花上。只有把画画好,才是她的真正欢乐。

  早在1983年,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她们放弃了较好的居住条件,搬进单位的家属楼里,房舍陈旧,空间狭小,好处是地处公园,随时都能见到牡丹,朝夕相伴,牡丹成为她心灵上的知己。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默默对视中总能体会到无言的交流。花期不论。当花朵谢去,唯有枝梗挺立,傲霜迎雪之间,你会获得另外一种感悟。当风雨袭来,雷电交加,正值群芳争妍,竞相绽放之际,无情的摧残令人痛惜不已。人可以撑一把伞遮风挡雨,花却不能,花却无助。但花也不屈,以柔克刚,眼见得落英一地,纷纷欲摧,却终于渡过劫难,傲然挺立,雨过天晴之后,又是一片辉煌。她写到:“牡丹匆匆地来,匆匆地走,那么,给予,便是它重要的职责。它给予世间最完美的享受,被誉为国色天香;它给予人们高品位的精神愉悦;它更给予我深层次的启迪;给予善;给予和谐;给予高贵;给予纯净;给予圆满;给予希冀。这种给予,不正是我们生命中最最需要的高尚品质吗?”

  面对满园春色,盛开的牡丹,她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碰撞,将心中的牡丹、眼中的牡丹、手中的牡丹融入到爱与给予之中,这就是她的画。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