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鉴藏
3  4  
PDF 版
· 陶冷月的“新中国画”及其真伪鉴别(下)
· 无标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陶冷月的“新中国画”及其真伪鉴别(下)
□陶为衍
  (接上期)

  四、冷月画识

  书画题识类书籍,如《珊瑚木难》、《石渠宝笈》、《虚斋名画录》等,后世赏鉴者多引为参证。陶氏曾将自己的大部分绘画作品记于簿籍,积下10余本《冷月画识》手稿,可谓开画迹著录之先河。《冷月画识》登录时按年代的先后详记题画的诗词款识与跋语、印章及钤印位置、作品的题材内容、纸绢材质和尺寸,还将部分作品之流向予以脚注。《冷月画识》为陶氏无年款作品的断代提供了确切的依据,亦为鉴定其作品的真伪给予有力的佐证。笔者为便于快速查阅,已整理编目。2002年春,王女士自北京来电,查询中贸圣佳237号拍品《金鱼四屏》,其读了首句题诗“未向秦台窥弄玉”,经查见直幅第2册2l页有此登录,当即告诉其四屏的款识全文、印章、尺幅,如是原装老裱,应是“陶冷月”三字图案定织的花绫。王女士核对无误后,竞投得之。2002年秋,顾先生自北京来电,问陶氏是否画过《贵州黄果树大瀑》,我即告诉他《冷月画识》所录款识内容、绘于一米多见方的高丽罗纹纸,而且在画此图时笔者曾为父亲摄影留念(照片载《陶冷月艺术评传》135页),顾先生亦欣然携归。近年来笔者为友人查阅不下数十件,有此“秘本”,周围的藏友也敢大胆地竞投购藏。香港苏富比、沪上敬华、崇源等艺术品公司在拍卖图录上也引入《冷月画识》登录的册次页数,以资印证。当然,赝品如按原作拷贝,那还是要根据上述的各项要点加以鉴别。

  五、赝品例举

  笔者在市场见到的赝品有临摹原作的、仿冒移植的,有忆造作伪的、也有把他人的作品裁去题款改署“冷月”的,还有把陶氏的山水作品添加云月改为“月景”的。下面试举几幅伪作供读者参考。

  《月色芦雁》曾经多次出版,是陶氏40年代的代表作,据《冷月画识》记载,同一题材的作品,仅于晚年又画过一幅,而构图有所变化。近年来,笔者曾见多幅同样的仿品,其构图与原作丝毫无异,系用画册复印放大后描摹取形绘制的,它虽然貌得其形,但云水呆板浅薄无厚度,芦荟的枝叶笔力不逮,大雁之间缺少呼应,羽毛也乏质感,失去原作之神韵。这幅作品既要深厚的传统功底,又需扎实写实能力,作伪者是难以兼具的。

  《古松飞瀑》其墨色近似陶氏晚年的作品,但落款却是戊子(1948),且笔墨幼稚,瀑泉与水口刻画做作欠灵动,山石轮廓硬梗无神采,松针拘板显匠气。

  《松壑奔泉》画面云雾杂乱无章,毫无静的意境,题句是搬取陶氏瀑布四屏中《巴蜀清水溪》一图的句子,而陶氏曾绘过两幅巴蜀清水溪图,均与实景相近,且非夜色,伪作之景纯属臆造,可资鉴别。

  《秋宵》的尺幅为98.3×266.5cm,作伪者之“魄力”真大,竟作如此大幅的伪作,陶氏一生仅有两件相似尺幅的大幅作品,都由上海博物馆收藏。此图右侧的远山搬的是《洞庭秋月》中部的景物,左侧加上的两棵大树用笔软弱无力,点叶毫无韵致,左右两半画面极不协调,有明显的拼凑痕迹。此伪作曾在沪上某次小拍流标,而却在外地高价成交。

  《大富贵亦寿考》。2004年,二幅相似构图的作品在北京和深圳拍卖市场先后出现,系商品画式的牡丹图。画面的白粉已泛铅,陶氏用色非常讲究,所用白色均为苏州姜思序的漂净铅粉,价昂而不泛色。此两图的上款均为“画祝法祖先生七十寿庆”,作者不可能画两幅同样的作品送同一个人。

  《青山泉声》(见图),原图曾见于1999年上海城隍庙拍卖行,画面上没有月亮,是真迹。而2001年6月11日又在上海某拍卖行出现,此时,画面的右上方被加了云和月,变成一幅月光山水。据《冷月画识》所记,此图是“浅碧没骨山水”。作伪者加上了一个“月亮”,想卖更高的价钱,却毁了一件真迹。这种大部分画面及款印都是真迹,而添加部分画面的赝品,对没有见过原图的藏家,具有绝强的欺骗性。所以,欲收藏某画家的作品,事前要多加关注,尽可能地追溯其以往在市场的流通情况,也是辨别真伪的一种手段。

  笔者还曾见过一幅月景图,落款“冷月陶镛”,右下角钤“补拙楼”印。“补拙楼”是陶氏弟子李某的书斋名,作伪者裁去了李某的题款却留下了他的书斋印,露出了马脚。

  名家书画只要有市场,就会有赝品。然而,陶氏的书画作品因具浓郁的个性特色,而且其所用印章、用墨用色、纸张均难仿冒,更有《冷月画识》可资查证,因此还是容易鉴别的。

  六、市场表现

  由于陶氏的绘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解放前其作品的价格一直是相当高的,据1926年11月“书画保存会”编集出版的《中国现代金石书画家小传》一书附载的95位书画家润格中,陶冷月的润格之值可视首列,如与该书同时附载的张大千、张善孖、俞剑华的润格相比,张大千的堂幅5尺6元,团折扇每柄3元,山水人物点景加倍。张善孖的堂幅中最贵的是走兽,其4尺12元、团折扇每柄8元,写意工细加倍。俞剑华的堂幅4尺16元、扇每柄3元,青绿设色加倍工笔加两倍。而陶氏的堂幅4尺以内每方尺10元,4尺以外每方尺15元,扇面每叶10元,点品加倍。可见其当年的画值之昂贵。他作于1924年的《冷香夜月》(尺幅40.8×101.5cm),于1926年以大洋240元售出,每方尺达52元多。1947年在苏州图书馆举办的义展上,一幅《猫蝶图》(55×28英寸),以30两黄金售出,其每方尺高达3两黄金。解放后,陶氏因被打成右派而长期被湮没、被遗忘,其作品一度在国内市场受到冷落。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活跃,陶冷月那既具深厚传统功力,又有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成为藏家追逐的对象。陶氏创作严谨,作品存世量少,近年来,其作品在拍卖市场成交率几乎达100%,在香港苏富比、上海朵云轩、上海敬华等艺术品公司的拍卖中,成交价也逐年稳步攀升(参见下表)。如上海敬华2002年秋拍的《黄山迎客松》,成交价4.18万元,而这幅作品,在上海朵云轩2004年秋拍中,以50.6万元成交,2年间升值12倍。又如《金鱼四屏》在北京中贸圣佳2002年春拍以7.15万元成交,而同样尺幅的一屏《金鱼》,在上海朵云轩2004年秋拍中,以20.9万元成交,涨幅也近12倍。陶氏主要作品的拍卖成交情况见下表。

  随着陶氏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赝品也开始流入艺术品市场。而且,即使是赝品也屡屡成交。

  (完)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