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8版:画家
3  4  
PDF 版
· 海派绘画的新风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派绘画的新风范
杨正新水墨艺术点击
■曹玉林
  

  与中国近代史几乎同时起步的海上画派,向来被认为是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关捩。海上画派以上海这一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多元开放、中外移民混居杂处的特殊地域作为活动的舞台,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规模空前的中国画大普及、大发展和大变革的高潮。从此之后,中国画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海上画派运动不仅占据着中国画的半壁江山,而且还在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方向。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是,作为当年海上画派的发祥地和主战场,其包古孕今的社会氛围和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仍然是国内大多数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今天新一代的海派画家中,依然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光耀时贤,这其中,曾被上海媒体推为“海上三剑客”之一的杨正新(另外两位是陈家泠和张桂铭),便是突出的代表。

  杨正新出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还在读中学时期便有幸成为海派名家江寒汀的入室弟子。杨正新得其指授,画艺大进,随后考入上海美专。在上海美专三年专科期间,中西绘画课程各半,使杨正新对中国画重笔墨和气韵,西方绘画重色彩和造型的创作理念及其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其日后对这两种不同绘画形式的熔铸与整合埋下了伏笔。专科毕业后,杨正新直接升入该校大学部本科二年级就读,又学习中国画近4年之久。前后近7年时间的孜孜矻矻、研习陶铸,使杨正新不仅对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和创作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练就了一手极其过硬的笔墨功夫。1965年,杨正新从上海美专大学本科毕业,旋即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上海中国画院是个异才咸集、名家荟萃的地方,杨正新进入画院之后,得以与林风眠、朱屺瞻、陆俨少、唐云、程十发、谢之光、陈佩秋等声名赫赫的画坛巨擘朝夕相处,切磋讨教,不但画艺更进,对传统沉潜更深,而且也为其日后对海派绘画艺术的超越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向这些前辈师友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杨正新对他所置身的海派绘画的传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杨正新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海派画家们的那种多以花鸟、人物、山水的全能面目,融文人画的清逸淡雅和民间绘画的通俗悦目为一体的画风特点,虽是当时的海派画家们以画谋生的职业化需求使然,但更是当时开放情境和时代变革所致。作为当时上海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所涌现出来的奇异产物,他们一扫清末画坛的因袭萎靡之气,一方面沐浴着商品经济的阳光雨露,另一方面又广撷博取,充分吸吮着开放情境下多元文化的乳汁,以前所未有的灵活、大胆和主观能动精神,将这种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努力,转换为向传统中的陈腐观念和僵硬模式公开挑战的个性化追求。因此,不论绘画商品化也好,画风世俗化也好,都不过是海派绘画中较为次要的,也是较为外在的表象,而开拓进取,主动调整与时代情境之间的关系,不断推进中国画的发展和体格转型,才是海派绘画中最为重要的艺术本质。

  通过对传统绘画尤其是对海派绘画的长期钻研和深入探求,杨正新对于海派艺术的精神和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到由于海上画派是一个无固定模式、无统一风格、无独尊宗主的绘画流派,故而对前辈海派中任何一位画家或任何一种画风的摭拾和蹈袭,都只能肤浅的、表象的,而只有扎根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以不断求索的开拓进取精神,积极协调现代文化语境下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关系,推进当代中国画的体格转型,才是真正地继承海派绘画的内在精神。而杨正新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通过对传统的深入沉潜,终于把握住了海派艺术的灵魂和本质。

  当然,杨正新对传统与现代相匹配、契合的熔铸,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在的移置嫁接到内在的双向圆成的曲折过程。具体而言,杨正新的画风演变大致可分为赴加拿大之前和自加拿大归来之后两个时期。在赴加拿大之前,杨正新的画较为强调水墨(包括彩墨)渗化洇晕所产生的偶然效果,虽然其画面如梦如幻,天马行空,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终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某种西方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话语特征。但杨正新从加拿大归来之后的作品,却有了明显的改变。这种改变或曰对此前画法的突破和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首先,杨正新加强了画面上书法性线条的作用和地位,使之成为状物抒情的主要手段。虽然在此之前,杨正新的作品中也有线条,但那时的线条只是水墨晕染的陪衬,不但显得无足轻重,而且也大多不具有书法的意味。然而从加拿大归来之后,杨正新却将线条——包括具有书法意味的和不具有书法意味的——置于画面构成中的主导地位。由于杨正新有着极为娴熟的造型能力,因此,这种线条虽然貌似跌宕起伏,随心所欲,但却如有神助,所到之处笔走龙蛇,一旦落于纸面,便立即有了生命的律动和个人的灵性。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杨正新笔下的线条,并不是孤立的线条,而是每每与水墨晕染、点苔等技术手段相结合,这样就使得这些线条既有文化内涵,又充满了变化和张力,与古人纯然的“写画”和“以书入画”划清了界线。

  二、其次,杨正新在画面构成和物象描绘方面既不拘泥于形似,更不为既定的程式所束缚,而是巧妙地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平面构成和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得自己的作品从传统的韵致中生发出富有现代意味的面貌和情趣。如杨正新的花鸟画笔墨是灵动的,形象是简约的,但构成却是抽象的或半抽象的,其独具面目的体格显然已不是传统的花鸟画所可涵盖。再如他的山水画,其纵横恣肆的线条和大小不一的墨点,无疑有着传统中国画的文化底蕴,但却突破传统山水画以“皴法”为核心的语言体系,无疑也是传统的画学理论和一般性的思维框架所难以对号入座的。因此,杨正新笔下的花鸟画和山水画,虽然并不违背中国画的文化种姓和艺术本质,彰显出中国画所强调的诗意化追求和书法性原则,却又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而是有着极为鲜明的现代色彩和现代风貌。

  三、最后,由于杨正新自加拿大归来后改用左手作画,对因技法过度熟练可能造成的匠气和甜俗有着先天的免疫力,所以杨正新的画在视觉观感上常常能给人以新鲜的刺激。当然,这种新鲜刺激若无扎实的、具有较多艺术含量的、能够经得起反复推敲和品味的语言符号来作为支撑,终究是难以持久的。而杨正新的过人之处,恰恰在于他将这种用左手挥写出来的笔墨,锤炼成了一种自由奔放而又激情四溢,气韵浑成而又变化多端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号。这种语言符号既是扎根于传统土壤的,又是与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审美取向相契合的,更是杨正新自己所独创的。这样,就使得由这种语言符号所构成的杨正新的绘画作品,具有一种非同凡响的艺术魅力,既是别人所很难模仿的,更是其他任何别的绘画作品所不可以取代的。

  总之,杨正新的这种熔铸传统与现代,超越前人与自我的转型之路是极为成功的,其间所取得的经验和启示也是弥足珍贵的。虽然杨正新的绘画作品在外部风貌上与传统海派画家中的任何一家皆无相同之处,但是他的这种多元求索,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样式,以尽可能地与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相匹配的做法,却是与传统的海派绘画一脉相承的,也是对海派精神的最好的继承与弘扬。因此,有论者称杨正新是“海派的真正继承人”,确属真知灼见,可谓一语道出了杨正新水墨艺术的真谛。

  杨正新说:“在美国和加拿大看到了不少毕加索的原作,我从他一生的风格变迁中若有所悟。他是一位风格多变的大师,其进天堂前10年的作品,完全是一种自由王国的心画,达到了艺术的最高阶段,亦即道家所谓的‘得道’!”(杨正新《我的艺术之路》)以上这段文字,可视为杨正新艺术精神的一个生动注脚。虽然时至今日,还不能说以杨正新等所代表海派绘画的新风范,已经完全达到“自由王国的心画”和“得道”的境界,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并持之以恒,这种境界并非是不可期待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