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 记者 潘欣信 由亚洲两大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朝日新闻社共同举办的“书法至宝——日本与中国”展览,3月13日起,移师上海,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展出。
该展览先在日本东京展出。在为期36天的展期中,共有182018人次参观了展览,平均每天超过5000人次,最多一天观众近8500人次。这也是2000年以来在日本推出的有关中国古代艺术品观众人次最多的一个展览。其引发的轰动性效应成为日本媒体的热门话题。
此次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中日古代书法名作。日本提供了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三井纪念美术馆等机构收藏的王羲之的《丧乱帖》、《孔侍中帖》、宋拓《石鼓文》、《泰山石刻》、《孔子庙堂碑》等早年流入日本的中国古代书法珍品,还有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空海的《风信帖》等日本古代书法珍品。上海博物馆提供了馆藏的晋唐宋元书法珍品,其中有东汉曹全碑帖、东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后梁王相高的《维摩经卷》、唐怀素的《苦笋帖》、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和宋拓《淳化阁帖》等。
此次大展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流传到日本的中国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和《孔侍中帖》。《丧乱帖》是奈良时代于唐朝传入日本的,一直为日本皇室收藏,有专家考证说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孔侍中帖》则由东京前田育德会收藏,也被列为日本国宝。《丧乱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学者韩玉涛《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曾称此帖有多处不可及,如字势雄强,是右军真面目,是真正的右军风骨,《丧乱帖》又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因此,《丧乱帖》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远胜《神龙本兰亭序》。
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生前曾表示,王羲之的字,唐代时还有3000多幅,如今仅存世的20多幅,几乎都被证明是后人摹本,因为都能看到勾描填墨的痕迹,《丧乱帖》最有晋时的笔风古意,又因世人绝少得见原件而真摹难辨。如果书圣尚有一幅真迹存世,也许就是《丧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