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4版:赏析
3  4  
PDF 版
· 映照千年岁月的标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映照千年岁月的标尺
中国古代铜镜艺术赏析
徐增鎏
  铜镜指用铜、锡、铅等金属成分铸造的青铜镜,是古代人们用来饰容照面的日常用具,在玻璃镜尚未普及之前,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正面光亮,用来装饰整容,背面有花纹和钮,钮上有孔,系上绳带,以供手拿或系(放)在镜架上。铜镜大体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体系:第一是以古代中国(包括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交流的友国)为代表的圆板具钮镜体系,另外是以古埃及、希腊、罗马等古国为代表的圆板具柄镜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前者。

  远古时代只使用“鉴”盛水照面整容,由于使用不方便,后发展为铸制青铜镜。在殷商、西周以前青铜镜是王室勋戚、高级贵族的专用器具,平民百姓无缘享用。至春秋战国时,一般贵族可以使用,秦汉以降成为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用具,所以我们所见的铜镜均是战国至明、清年代的。有物可考的中国古代铜镜起源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齐家文化为我国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一个类型,位于今我国甘肃,青海一带。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两面铜镜一面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为一面素镜;另一面发现于青海贵南县尕马台,为一面七角星纹镜。

  铜镜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精美青铜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铁器时代后,大量的青铜器逐渐被铁器和陶瓷器皿取代了,然而铜镜却以它耐腐蚀和精美的特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当然,这种发展是建立在不断改进合金成分的科学基础上的。古代铸镜采用“范铸法”,即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镜背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于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镜成品。一面青铜镜是否采用“范铸法”铸制,是鉴定古镜真伪的重要特征。铜镜的铸造,还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商周时期铜镜皆为圆形,镜近似平面,镜形较小,镜身薄,镜背以素者居多,纹饰多为简单的几何纹,以线、圈为主,而西周中后期出现了重环纹和鸟兽纹。镜钮以拱形钮为多,西周又出现了环形钮、长方形钮等,同时钮周围无钮座,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时期铜镜的一个方面。西周早中期以前,铜镜无凸起的边缘,较平直,而西周后期铜镜的边缘凸起,有的微向上卷,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立墙式边缘的前身。商周时期的铜镜一般锈蚀斑斑,因为此时期铜镜的合金以红铜为主,极少掺进锡、铅等成分,又因红铜易生锈,加之年代久远,故锈蚀较严重。

  我国铜镜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说有三个高峰,第一个是战国镜,第二个是汉至三国镜,第三个是唐镜。战国时期铜镜开始盛行,主要有素面(弦纹)镜、几何纹镜、植物纹镜、动物纹镜等,制作轻巧,钮细小,没有铭文。西汉至东汉前期的铜镜逐渐厚重,纹饰有几何图案、神、人和禽兽纹等,钮多作半球形或柿蒂形,开始有铭文,多为通俗的吉祥语,王莽时有纪年铭文。西汉时还出现所谓“透光镜”,镜面承受光线时,面向的墙上能反映出镜背纹饰的影像。东汉中期至魏、晋,有镜背呈浮雕状画像镜和神兽镜,钮座有的作蝙蝠形。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主要有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瑞兽葡萄镜、花鸟镜、瑞花镜、神仙人物镜、瑞兽鸾鸟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等,还创造了金银单脱螺钿的装饰(镜背用金银箔和螺钿制成花鸟纹饰)。宋镜以仿唐为多,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镜形更多了,新创了亚字形、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纹饰题材集中,主要有花草、八卦、神仙人物故事等;镜号商标铭镜大量出现,常附有制镜作坊的标记;宋镜胎质多薄,匠师们多采用细线浅雕的手法来创作图纹,技艺非常精湛,趋向实用。金代铜镜主要有瑞兽镜、双鱼镜、盘龙镜、历史人物镜、植物花卉镜、素面镜等。元、明、清时期铸镜业趋于衰落,除形制变化较多,有柄镜多见,图案、纹饰绝少创新,纹饰简略粗糙,少有精品。清代乾隆以后,铜镜逐渐被玻璃镜所代替。

  中国古代的铜镜,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个性特征,技艺高超,形制多样,内涵丰富,实际上是诗、书、画的综合体,从形成、发展、繁荣到衰退,贯穿了中国文明史的各个历史时期,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与其时代特色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着各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社会信息,成为判断遗存时代的标尺。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纹饰工艺,亦或铭文信息等各个方面,它都不愧为祖国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各个历史时期都不乏精品之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收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