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发祥地在浙江,七千年前河姆渡出土的陶绘就是明证;近现代中国水墨画家的摇篮在杭州,创建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就是标志。山清水秀的杭州,因为有如梦如幻的西湖,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勤劳智慧的百姓,而物阜民丰,斯文兴旺,崇尚艺术。宋人苏东坡、赵伯骕,元人赵子昂、王黄鹤,明人戴文进、陈老莲,清人金冬心、吴昌硕,无不与杭州结下翰墨之缘。而今, 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杭州成为美术强省、文化大省的中心,更是云集了一批优秀的水墨画家。他们热爱生活、弘扬传统,善于创新;他们热情洋溢、解衣磅礴,表现生活,既为风光如画的西湖增色,又为新时代中国水墨画发展史谱写着不朽的长卷。林海钟、何士扬、张伟民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林海钟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首届“中外六博士”之一。他擅长山水,好以苍劲而柔美的线条,变化有致的皴染,去表现山水的萧散、宁和、虚静、澄明之象,大巧若拙,借以吐露画家追求的中和之性、质朴之情。其笔下老树茂林,虬劲苍郁,盘曲刚毅,挺力向上,颇多君子堂皇之态;而秀石坡峦,温润敦厚,风骨清爽,野逸率意,亦有儒士潇洒之仪;湖光山色更是水盈盈而微波荡漾,山重重而草木华滋,空阔淡雅,寥廓幽寂,天人合一而思无邪,富有无穷的生趣,可游可居,可观可赏,达到江南文人画所追求的美学意境。
何士扬亦有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博士的学术背景。他擅长人物画,与林海钟的古雅相比,他的人物画似乎更多了一些天真的幽默之趣,和返朴归真的人性之情。在水墨的韵律下,淡然的色彩中,细劲的线条描绘,使得魏晋名士那嫉恶如仇、超尘出俗的面目,又多了一层父子情深、师生谊重的人性色彩,显得更为浪漫自由、逸趣横生,富有人情。而水墨白描的母亲,携子嬉戏,亦颇多亲情乐趣;即便是高仕骑马,举手投足间也无不带有轻松的出游愉悦之情;儿童放鞭炮,更是洋溢着民间生活的自得其乐和自娱娱人。这些表现人间烟火的民生画面,有情有景、幽默生动,道出了人们渴望平安、祥和、自由、幸福生活的真理,也道出了画家对纯朴人性的真实理解。
张伟民为中国美院国画系老先生陆抑非教授的高足。其擅长工意兼备的花鸟画,讲求花鸟画的内涵意境。在拓展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中力求融入独特的审美思想与时代特征,作品善以散文诗般的意境、抒情的色彩为特色。所画荷花香瓣初绽,宛如含羞少女,欲语还休,脂红遽然沁两腮;所画禽鸟严谨的造型中,蕴含个人主观精神。或随风腾飞层林尽染中寓诗意豪情,或醉卧花荫优美典雅的氛围里却萦绕着一丝期盼与忧思,或丹枫似燃,腾岚若奔而霜禽不惊,沉欎盤薄而结思于清旷千里之外,体现出作者精神感悟与人文关怀。其惜墨如金,实入虚实,从勾线染色而发展到点染相间,即去工笔刻、板、结之弊,又无意笔逸笔草草之病,在法则与意象间寻求最合理的平衡点,达到以形得神,神完象足的境界。
林海钟、何士扬、张伟民三位画家,虽年龄不同,所擅各异,但他们皆热爱生活,向往自由,天真质朴,胸无城府,而且都有文人的浪漫气质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学院派理想及扎实的绘画修养,各抒性灵,情趣相投,因此三人相约作山水、人物、花鸟小品联展。这些“小品”,不禁使我想起明清文学史上的张岱,他所写《西湖梦寻》、《陶庵梦忆》源自生活,发自肺腑,趣味隽永,文笔清新,诚如俞平伯先生所言,可以与《三国演义》、《水游传》、《西游记》一样,在中国明清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观林、何、张之水墨小品,虽非宏篇巨制,亦非关乎政治大端,皆为心境的自然流淌,翰墨才情的水到渠成之作,但却道出了他们的真性情,也如张岱之小品散文,清趣可人,读后使人获乾隆帝“以画养生”、董其昌“以画为乐”、赵子昂“以画为寄”之趣,幽默之中,颇感轻松,回味无穷,因述数言,以志观感。
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