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书家
3  4  
PDF 版
· 李荣海艺术简历
· 笔下豪情写自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李荣海书法作品集》观后
笔下豪情写自风
□周志高
  壬午夏,赴京参加中国书协兰亭奖评奖活动,幸得机遇与李荣海兄相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荣海兄热情有加,切磋书艺,促膝叙怀,夜不能寐。其近时所书楹联大作,正、草、隶、篆,挂满四壁,饱我眼福,又赠我新近出版的《李荣海书法作品集》,让我指教。荣海兄为人谦和、诚恳,敏而好学,刻苦而勤奋。我们每一次见面,无论是在山东菏泽,还是在首都北京,一有机会,他就让我讲有关书法艺术的见解,指点他的书法作品,我也直言不讳地评论,赞赏的,批评的,荣海兄都是认真听取。由于他的拼搏和执著,近年来,他的书艺突飞猛进,在繁重的日常行政工作之余,孜孜不倦,不断进取,其成果令人欣慰,其精神也十分令人敬佩。德艺双馨,在其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人们有口皆碑。

  正、草、隶、篆,荣海兄四体兼备,均能挥洒自如,自出机杼。尤精行草,更是出类拔萃。他自幼从隶书入手,临池不辍,对《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汉碑临习尤勤;兴趣益广,抚临百家,尤其对二王、赵孟頫、虞世南、米芾、董其昌、文徵明、于佑任等名家法帖,更是潜心研习,浸淫其中,广采博取。后又得刘炳森诸名家指授,书艺大进。荣海兄凭借丰富的生活、工作阅历,加之敏捷的悟性,又藉助于多次主办全国性大型书画活动的非凡活动能力和杰出的组织才干,注重字内功夫与字外功夫、艺术追求和人生追求的有机统一,从而融汇贯通,独辟蹊径。其书,用笔清劲灵动,结体跌宕多姿,气息俊秀潇洒。那种痛快淋漓而不粗野,流畅清劲而不浮滑,多姿多态而不失大方,耐人寻味。出于古人而不类古人,紧跟时代而不染时风,真是难能可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他所创作的巨幅十六屏草书《千字文》被中南海收藏一事。作品进京前夕,是年11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李荣海草书《千字文》座谈会上,省内外书法名家及各界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60多人,对之备加赞赏。笔者有幸和刘炳森先生等人赶到济南观赏荣海兄的这件代表作。这也可以说是当今书坛草书的精品,一边是原作,一边是红木雕刻挂屏,相加共三十二屏,洋洋大观,满堂生辉,美不胜收。刘炳森先生在发言中,多次称赞李荣海是一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李时任曹州书画院院长、菏泽文联主席)的书法家和文艺工作领导者。原山东书协副主席、老领导、老专家张逊三先生赞道:“有传统、有功力、有自己的风格,给我们山东争了光,这是我们山东的光彩。”据我所知,中南海挂的现代书法名家作品,外省中青年的,恐怕只有荣海兄的大作了,有此殊荣,实属不易,可敬可贺!然而数年来,荣海兄并没有挂在嘴边,沾沾自喜。相反,在我的记忆中,他一如既往地谦虚谨慎,虚心好学。这次出版的作品集中除了擅长的行草书和隶书外,还有数幅亦很精彩的篆书,在结体和章法上都能一一变通成不同风格、不同格式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余视为一位够格的真正名副其实的书家,必须具备两条:一条是正草隶篆都能写,而且要精于其中一二种书体;第二条是其书须有传统特征、时代特点、个人特色,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荣海兄正是这样,这两条都能具备,是合格的真正的书家。当今书坛“创新”之声不绝于耳,“精品”呼唤不绝于报刊,何谓“新”?何谓“精”?却往往大相径庭。无视优秀传统,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信手涂鸦,“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书谱语》)”,只求“视觉冲击力”之“展览效应”,不讲书法基本功和线条内涵,只讲“生命体验”、“情感抒发”、“形式构成”、“空间分割”等等,余以为是“本末倒置”,难成“精品”,正如孙过庭所言:“心昏拟效之方,于迷挥运之理,求其研妙,不亦谬哉”。荣海兄数十年如一日,临帖、读帖,创作不脱法度,力求个性,终成可喜之成果。

  艺无止境,书海无涯。荣海兄正值中年,才华出众,颖悟超人,加之刻苦勤奋,相信不久的将来,定能在书坛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墨中烟雾追古朴,笔下豪情写自风”,是荣海兄作联,我借其下句为题,非常之确切,可谓:古今兼收,人书俱佳。我与荣海兄交往二十余年,艺事人事得益良多。今日不揣浅陋,评说数言,以请荣海兄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