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4版:画家
3  
PDF 版
· 东方的色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4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方的色彩
■谢 海
  我曾经在2001年为香港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水墨画精品展序文中这样写道:“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时代——这句话的预言和占卜性质越来越被时间的更迭所证实。我们环顾世界,你能说出几处不折射东方聪慧的地方?作为中国国粹的水墨画艺术不只是在东方受到青睐,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欢迎,这种来自东方古老国度的神秘和流淌不息的人文精神,中国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无不击穿语言的束缚,直指人的内心”。

  2001年在香港的展览我给它定的主题是“水墨·来自东方”,而到了2006年的今天,我为将在奥斯陆举办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定的主题是“东方墨”。主题之所以如此的相近,并不是因为我江郎才尽,而是我一直觉得,东方文化所积淀的能量或者说是资源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宝库,让我们后来人总能在不同的节点上寻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筹备近半年的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和近日赶编的画册将于近日面世,按照惯例,作为学术主持的我总应该为展览写上几句话,像是为女儿出嫁之前向好朋友所做的介绍。

  事实上,这两年我的工作除了正常的编务之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集中在了我的画室,我开始像一个职业画家那般玩命地画画。缘于工作的关系,我的身边最不缺的就是画家和理论家,和他们在一起,我们探讨着中国水墨画发展的未来,同时,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秉承着水墨艺术的自身脉络,探寻着水墨艺术在当下发展的可能性。如是,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应运而生。这个展览既有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名宿,也有近年来在中国水墨画坛频频出镜的丹青好手,更有一些"70年代生人"后来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曾经熟悉的笔墨细节被忽视或者放大,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循着水墨画发展的轨迹通过调控自如的笔触,呈现在尺素上,有些人则依赖重构整合从而赋予画面无限崇高的哲学意义。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展览,它大体廓清了中国当代水墨画发展的全景。当我们步入新千年的开首,这份厚礼我们依然衣钵相传,一方面我们把它供奉在几案,清心把玩;另一方面我们在努力找寻其在当下社会的角色,上下求索,造就了有时代烙印的中国水墨画,有了我们今天的东方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展览和展览相关的文献所呈现的一切想要说明的是发端于中国传统的绘画样式,在经过千余年演进,水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主要媒材,并且取得了一定高度和广度。(下转45版)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