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集和(张行):去年曾经和海波兄就设计教育的话题进行过粗浅沟通,虽然我现在从事品牌设计,但之前也曾经心血来潮在湖南某院校客串了一把,带了一个毕业班,与他们的短暂相处中深感忧虑:设计教育问题重重,凭几人之力根本无法扭转这种滞后的教育体制。好在与海波兄的沟通中,体悟到一些希望:中国还是有些热血志士在不懈努力贡献自己的光热,勇于革新,追逐理想——纵然困难重重。今天我们就从设计与教育这个话题说起吧。
有人说,中国设计教育一直在教“如何做设计”,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设计”,我也觉得很对,今天想请海波兄就这一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黄海波:这个话题确实很大,很复杂,实在不是一下子可以论述得清楚。张行有这样的“欲望”,客随主便。
我就结合我对设计教育的浅显了解,结合自己短时间的设计教学实践,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前段时间,仔细翻看了何见平先生主编的一本叫《All man are brother》(国际平面设计师一百单八将),整书是用采访的形式,采访了知名的平面设计师108位,其中关注到一个话题:你觉得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平面设计教育重要吗?其中66位持褒义态度,1位明确表示不重要,其他的大多对设计教育提出了要求。我想,看待设计教育,这应该是个很好的缩影。
中国的设计教育是从传统工艺美术思潮下萌芽的,应该说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和我昨天所说,我们是处于一个工业化与信息并存并快速转换的时代。甚至还很大成分处于农业社会时代。虽然这个话不好说,但确是事实。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同样显得复杂。
设计是经济和市场的产物,因此我们的设计就必然显得不是那么纯粹,设计教育就不是按照我们能够想象到的那么简单地在发展。
人,个体受到的教育,不能简单理解成在大学的4年。我们大多毕业生有这样认为:大学结束,就结束了我的设计学习,我就获得了本领,我就可以用我的设计本领糊口了。这是个普遍现象,有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传统社会思想和教育的影响,但不能不说是我们设计教育的一个漏洞,等我们反思过来,我们对我们的设计教育更多的是抱怨,中国这么大,人所处在不同的环境,意识形态显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的高中毕业生,拼命地在练习苹果的技法,等到进入大学后,才知道有“设计”这么个东西。
大学本科的设计教育,实际是在做设计的普及型教育,这个还是现在的普遍状况,王粤飞在界定经历过几年的设计教育的时候,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设计师谈不上接受平面设计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教育行业也像企业研发新产品一样,不断在研发新的课程和教学形式。有一大批致力于设计教育的前辈们在努力探索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之路。
中国设计教育一直在教“如何做设计”,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设计”,不得不承认,确实有这么一个现象存在。但我想这只是现象之一,产生这样的看法,其实也是在把大学设计教育当作设计教育的全部来看待。这不是很符合逻辑的事情,我们现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交流,也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我在学你,你在学我,相互学习,不也是一种教育形式?!设计教育不能只看作是有学历、有证书、有课堂、有教授的学习。当我们通过学校,通过这里,引发我们对“为什么要做设计”的思考,然后去找到自己的答案,我们也就同样是接受了设计教育。大学设计教育的发展,背负了社会的过多的期望,希望这样的背负会随着经济和环境不断地发展,回归其本位。像龚凯所说“让我们推倒栅栏,打开门,让阳光温暖整个房间”。我想说:让阳光也照耀在我们的设计教育。大学设计教育的本位是什么呢?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也希望大家加入谈论。
金戈铁马:公司来了个小姑娘说是刚要毕业是做设计的,可是我问她学了些什么她居然跟我说了CDR,Photo等5个应用软件。我差点晕了,我们的教育是只比别人(国外的小学是不学数学的到中学才学)领先6年,但人家可以领先你一辈子,问题就出在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有问题。
黄海波:我们还是习惯了类似于“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餐。”这种看似极其合理的程式化生活,在探讨品牌问题的时候,我记得大家都会遵守一个“品牌核心概念”的规则,这个是品牌开展的根本出发点。那么我们看待设计教育,不妨也可以运用一下这个“核心概念”,不一定非得“先买个奔3升级为奔5”,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带给人设计的知识,这种知识获取的途径就存在很多种可能,大学教授的课堂、和教授一起的喝茶聊天、聆听设计专家的讲座、观看展览、查阅相关书籍、去广州看一下集和公司、在BICO会客室交流——每种途径能够存在,都有其相应的理由,也都有其各自的不同功能,探讨大学设计教育的本位,就是要看设计教育赋予设计院校什么样的功能。我们现在才知道,CIS其实并不能神化成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同样,设计院校也不能被神化为一个把原始人锻造成设计大师的工厂。不仅我们的设计院校不能如此,就算是乌托邦式的包豪斯,我想毕业生中也肯定有碌碌无为的人。把大学比喻成“摇篮”,是很好的看法,我想这就是本位吧。重视作为知识层面的精神需求。但很显然。设计市场对于设计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简单的一个例子, “金戈铁马”就很需求院校的设计教育能够培养一个毕业后按照自己意图去实现的设计师,我想,越多人会有越多的需求。设计教育要做的是发现并分析这种需求,实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设计教育方式。
我们社会和人是多元化的,这就决定不可能简单地制定一种设计教学模式去适应所有人的需求。发现和分析设计市场对设计教育的需求,整理出最大受众需求,研究合理的设计教育方式,满足他。这个是我认为设计教育要做的事情。但作为设计教师的个体,就应该在这种设计教育核心概念下去工作。设计教师犹如设计作品的某个元素。我们不可能把设计作品的全部意义都附加在不同的元素上,元素可以多样,表现形式越斑斓越好,但根本核心只有一个。
中国美术学院近期提出建设“西湖设计谷”的设想,这个就是作为艺术设计院校为满足设计市场而做的一个解决办法。中国的设计市场需要产业化发展,这种设想,自上,可以影响政府对设计产业做出决策,至下,可以影响致力于设计的人,找到方向。这是中国美术学院作为设计教育机构的功能之一,机构不一样,承载的使命也应该不一样,不因地制宜,不从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出发,这种现象直接的表现就是各大专院校都来纷纷设置设计和动漫专业,设计教育机构尚且有跟风抄袭的办学主张,怎么可能在设计教育上保持原创。因为机构没有找到自己的品牌核心和品牌主张。
早上起床,穿好衣服,发现停水不能刷牙洗脸,我们还可以买块“绿箭”,嚼巴嚼巴。再吃饭。
我想我们其实并不是在等待什么时候有水。
BICO会客厅就是在“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