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综艺
3  4  
PDF 版
· 传承3000余年的艺术瑰宝——卤漆
· 纸艺布艺 多彩多姿
· 立足基层 扎根乡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常宁群文版画艺术
立足基层 扎根乡土
□肖健 刘丽荣
  常宁有湖南“版画之乡”的美誉,从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当年,在省会艺术家以办点方式启蒙和传授,以及本土艺术家的示范和推动下,现已培植版画作者200余人,创作版画作品2000余件,不少作品在国家、省、市展出、获奖、收藏,并有作品出国展出。在上世纪80年代曾二次晋省展出,得到了湖南省文化厅、省美协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常宁版画深深地扎根在湘南的沃土中,带着乡土气息,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群体文化艺术受到很大的冲击,不少群体销声匿迹、自生自灭。市场经济的大浪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很大变化,此后常宁群体版画进入了低谷,不少作者弃文经商,版画创作队伍也只剩下三四个人在守望,在渺茫中坚持,在寂寞中等待。

  近年来,常宁市文化局十分重视群体文化创作工作,认为常宁版画艺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乡土特色,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只要政府重视和支持,可以重新打造一支崭新的群体版画新军,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热潮中,不仅可以提升常宁经济带动市民素质,又可以打造常宁品牌特色文化,使之传承发展,加快常宁建设步伐。常宁市委、市政府为之高度重视,批拨了专项创作资金,购置了印制版画的铜板机和各种版画材料、刀具,置立了160平方米的创作工作室,夯定了物质基础,为版画作者摇旗呐喊。市文化局组织和发动作者40余人,免费开办了三期版画创作培训班,不少美术爱好者纷至沓来,吸引了许多农民、工人、教师,他们拿起雕刻刀,从此踏进了版画创作队伍,其中女性占了三分之一。

  群体版画作者都来自基层,他们有工作、有农活,还要养家糊口,生活很清苦。搞版画本身就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常常放弃业余休息时间。不少作者距离县城二三十里,经常骑单车往返,惟恐自己落伍跟不上。有两位农民作者在双收季节,生怕耽搁创作,把夏收任务交给家人,自带铺盖在工作室一扎就是两个多月。工人作者干完活,就在创作工作室每天一干就是六七个小时,女作者们在38℃的高温下,仍然坚持创作,废寝忘食。无奈之下他们的家人纷纷加入了创作后勤的行列,端水、送饭、拓印。创作室里一时热闹非凡,充满了欢歌笑语。汗透衣背,无怨无悔,在平凡的日子里雕刻美好的生活时光。文化部门的专业老师精心辅导,以精品力作要求每位作者,不放过任何马虎潦草之举,从严治军。经过8个月的紧张又充满乐趣的奋斗拼搏,常宁版画新军脱颖而出,不少作品一改传统版画黑白面貌,色彩缤纷,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大大提高。

  以“油茶飘香”为主题的常宁版画作品展于2005年12月在湖南省美术馆开展,93幅作品为都市人们带来一股纯朴清新的田野风情。正如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训德在参观展览后表示:“这些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炽热的乡土风情,我感到每件作品都透出一股沃土的芬芳,没有想到常宁版画还有这么大的一支群体。”著名版画家王琼说:“常宁版画是乡土艺术家协力搭建的一座辉煌的艺术殿堂,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个人的某一幅作品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当这些作品集体展出时,这个群体的艺术魅力就显露出来了。”

  常宁版画植根乡土,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新世纪的阳光下,群体版画充满活力,充满了无限的生命激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以旺盛的生命力创造着新的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