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是近年来在画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经常在画展和刊物上出现,作为全国青联委员,又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为扶贫等活动慷慨捐赠书画,事迹屡见于新闻媒体报道,其画艺和人品都受到赞誉。
丁杰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即受到家庭熏陶,喜爱书画文墨,曾在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美术班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受过正规学校的教育,参加工作以后仍作画不辍。1981年他有机会去黄山写生,奇峰异石古松云海充满蓬勃生气的风光诱发他专攻山水画的强烈欲望,从此他下定决心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钻研探索,艺事日益精进。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有着卓越的创造和成就,古今画家在营造引人入胜的意境,表现优美浓郁的诗情,以及追求笔情墨韵诸方面都构成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秀的山水画家不止要有笔墨和造型技巧,还应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丁杰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扎实而全面的,他不是急功近利以玄弄新奇哗众取宠,或以浅薄的浮艳效果媚俗,而是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踏实地走一条借古今之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为他淬砺自己的要求。他对生活充满激情,曾几度南下江浙苏皖,北走甘陕,后来又有机会应邀随团出访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和新加坡以及祖国的宝岛台湾,对壮阔雄浑的北国风光和秀美清奇的江南景物都有独特的体验。他既着意在名山大川中寻奇探胜,也能在平凡的景物中发掘动人的诗情画意。从中感悟和积累艺术形象和素材。另一方面他把学习和借鉴传统绘画技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了掌握传统技法的精髓,他北上京华求师访友,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深造,又潜心钻研中国画的理论和画史,广泛涉猎宋元明清及近现代诸家的画迹,对黄宾虹的艺术尤感兴趣。宾虹翁的山水画重笔墨,重学养,具有深厚的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学之颇为不易,但丁杰知难而进,他遵循黄宾虹“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化中来”的主张,潜心刻苦探究前人积累的笔墨语言和技巧,要求既表现山川景物的精神,又寓有画家的个性,予人以美的享受。他还着实在书法和文学修养上下功夫,讲求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因而他的画古法新意兼备,意境清新,既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和本人特有的风格。
从丁杰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掌握传统笔墨较为精熟。在他所作的山水条幅中多表现山野的清幽静谧,善于运用积墨层层皴染画出浑厚华滋的山峦景色,青翠欲滴,氤氲浮动,于茂密中见空灵,具有蓬勃的生气。墨色黑中透亮,有时辅以花青、赭石及石绿设色,更于单纯中见绚丽。用笔要求力度,繁而不乱,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即使是晶莹皓洁的雪山,也以中锋运笔勾勒;经结合水墨渲染,带有浑茫的气势,从令人陶醉的笔情墨韵中可以看到黄宾虹艺术的影响。近年来他画了不少富有抒情意趣的小幅,有的峰峦叠翠,林壑幽深,行笔运墨苍润浑厚,小幅画而有大气势;也有的淡墨逸笔,看似信手挥洒,然而墨分五色,虚实相生,意境含蓄隽永,情趣盎然;还有的将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加以巧妙地组织剪裁,如《鸭船来去碧波中》,以截景式的章法画出山麓村居,池塘如镜,清澈的水中小舟和鸭群相伴,将脱离尘嚣的山村郊野画得幽静而不荒率,像一首抒情小诗耐人寻味;更有些作品开始打破他一贯以水墨为主的画法,有意试探性地运用色彩加强诗情画意的表现。如《潺水鸟鸣秋意浓》,流瀑响泉打破山村的寂静,空中自由翱翔的鸟群像乐曲中的活泼爽亮的音符,使山水增添生气,此画虽然以笔墨为骨皴出画石,但用大片石黄铺染赋彩,表现浓郁的秋意,最上方托衬几笔花青点染的远山,收到鲜明瑰丽的效果。《信天游》则在水墨中融入绿色的主调,白墙灰瓦的村舍隐现于山坳中,散发着古朴淳真的情趣。这种以意赋色的经营设计,不止表现自然景物之美,更是画家心绪的折射。可以看出他仍在进行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也寓示在艺术上将会出现新的发展和突破,这是令人可喜的。
丁杰具有江南书生温文尔雅的气质,艺如其人,他的山水画风格也是和谐幽雅充满灵气,予人以心灵上的愉悦。他谦恭好学不务虚名,没有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而是立志将艺术之根深深扎在民族土壤里,吸收多方滋养萌发成长。伴随着艺术上的逐渐成熟,他也开始进入人生中的不惑之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办公室副主任,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祝贺他已取得的成就,更寄希望于他的未来,相信他会在不断探索中勇攀高峰,对此我们给予殷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