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2版:画家
3  4  
PDF 版
· 陈向东的梦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陈向东的梦想
□高天民
  陈向东出生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按理说,这代人不该是做梦的人。他们生在动乱的“文革”中,成长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改革年代,目睹了中国历史的转型和巨大变迁,培养了他们务实的精神。然而,陈向东心中却始终萦绕和涌动着一个梦想:成为一个油画家,在油画中追求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情感。

  陈向东自幼喜爱美术。1987年他的一幅素描习作就在温州地区素描大赛中获第一名,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使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梦想,他决心要成为—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考上了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为他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他在这个艺术气息浓郁的氛围中,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各种营养,观摩尝试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摸索着自己的艺术道路。由于多种原因,大学毕业后,陈向东走上了商业电脑设计的道路,一干就是16年。在这16年间,他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从事设计,其金雕雷射作品得到了海内外客户的普遍认可,他设计的产品远销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在这成功喜悦的背后却始终在他的心中隐存着一个情结和梦想:成为一名油画家。近几年来,他的这个梦想越来越强烈,以至使他决心放下他卓有成绩的设计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油画的研究和创作中去,由此产生了他—系列像《向下看》、《牛角》、《墙角》、《人们》和《海的心情》等这样的作品。

  可以说,陈向东的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梦”的世界,因为它们几乎就是超现实主义的翻版。在《牛角》(2005)一画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并排挂着的两个牛头骨本来是作为静物出现的,但在它们本是牛角的地方却奇异地伸出两只手有力地牵连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异常的视觉效果,似乎在唤起观者对生与死、异与常、此在与彼在的想象和思考。这是一种“梦”的“转嫁”,即通过“梦”的视觉化而召唤和导引着观众的”梦想”。这种表现手法在《向下看》(2006)一画中又同样出现了:在一个几经冲刷的乱石滩上,一只穿着具有现代设计意识的皮鞋的大脚突兀地进入画面,打乱了自然原有的和谐与宁静:“向下看”的标题既是一种吻合了他的“梦”的意识的透视表达,也是一种《主题》提示:他希望在一个未知的世界中踏出自己坚实的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

  无论是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还是其中特有的符号,都透露出陈向东内心深处的一种固有的怀古情结。《向下看》中的石斧和《牛角》中的骷髅牛头都暗含了一种文化指向,与现代的皮鞋和年轻的手臂形成强烈的对比,陈向东试图从这种“怀古”中开启他的梦想。《人们》(2005)一画完全回到了远古时代,“人们”在这里变成了几个动物式的符号,使人想到在原始岩画中那些与自然搏斗的“人们”,这既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主题,也是对人的进化和“人”的生成的问题的思考。显然,陈向东是要从这种历史怀古中切入当代社会、人及其文化的思考。这种思考也被他引入了一些静物写生式的创作之中。《墙角》(2005)和《磨》(2006)就属于这样的作品。在陈向东看来,这些微小而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正隐含着一种富有意味的意义。“磨”在这里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永恒的符号,在“人”离去之后,这种符号本身所凸显的历史的变迁被凝固下来,并通过石、砖基座的呈现而昭示人们的历史思绪。同样,一个破败的“墙角”对陈向东来说富有类似的意味,其中不为人所知的“故事”隐含在这无人关注的“墙角”一砖一石、一尘一土之中,其中所承载的历史变迁大约才是陈向东所要暗示的。

  但陈向东的这种超现实主义式的艺术取向并不代表他在艺术追求上的定型,其实他还有着多方面的可能性。他的《海的心情》一画就是一个证明。他在此类作品中,以飞动的用笔、大色块的堆积和近乎纯色的并置,传达出大自然的生机,同时也表现出他的艺术趣味的另一面——陈向东的艺术还在摸索之中,但他对油画艺术的梦想和执着却是不会改变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