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画坛“大师”满天飞、“名家”遍地走的年头,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艺格的画家难能可贵。商品大潮的勃兴,对书画家而言有利亦有弊。它一方面使一些书画家走出书斋画室,投身商海;另一方面在极大地刺激了书画家们的创作热情的同时,对书画艺术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考验。因为从艺术发展史来看,书画作品刻意去追求商品化必然是以牺牲艺术品位为代价的。可惜这一点在日趋热闹的书画界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所认识的画家杨文仁先生,是在世俗的纷扰之中能够保持自己清醒头脑和艺术操守的一个人。
杨文仁先生在皇皇艺苑中,应该说属于大器早成者。1955年,年仅14岁的他即获得了国际少年美展一等奖的殊荣;16岁即考入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深造,少年的他即显示出很好的艺术天赋。一般说来,那些艺术上的“早熟”者,如果崭露头角便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其结果往往是江郎才尽昙花一现。杨文仁尽管在艺术上是一位早慧者,却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在书画艺术的王国里孜孜以求,且收获颇丰。如国画作品《霜晨》获国际吟诗节中国画大奖赛一等奖、《林则徐》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寇准荐相》获山东省美展一等奖;其书法作品曾分获全国名人名作邀请展一等奖和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大奖。另有6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0余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此外,他的作品还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被选送到国外展览、发表作品近万幅。
从以上略举数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杨文仁先生是真正无愧于画家这一称号的。做一个真正的画家,不做那些徒有虚名实为“画奴”、“画匠”的所谓“大师”。作为一个真诚从艺的画家,他境界高、追求广、画路宽。他不仅擅花鸟,而且精人物;不仅通“绘事”,而且谙“书道”,其书法造诣极深。你看那笔酣墨畅的画面再配上错落有致的题款,或行楷,或简隶,以书入画,书画合璧,相得益彰,各臻其妙。赏读之下,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和文人画况味。
人常说看一幅作品是否有内涵要考察其画外功夫。“画外功”既是对一个画家的综合修养要求,这也是区别画家与“画匠”的根本所在。“功夫在画外”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永不过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杨文仁先生用骈文形式写的一篇散文游记,那精斟细酌的遣词用语和幽邃清新的意境营造,不得不让我对其刮目相看。他谨记潘天寿先生的遗训:一个画家不求诗书画印“四绝”,起码要成为“四能”。除了潜心书道画理外,他还擅金石篆刻,其印作颇得前贤古韵;其诗文,或咏物或言志,清词丽句时时汇聚于笔端。从此而言,杨文仁可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有内涵和“画外功”的画家。
在当前商品大潮的驱动之下,许多画家热衷于“走穴”淘金。其实早在市场经济运作之前的1988年,他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画展。著书方能立说,1990年和1991年应出版社之约他先后出版了《杨文仁花鸟画集》及国画人物、花鸟丛书30余册。2001年,又应中国美院出版社之邀出版了《中国当代花鸟画家技法集萃》丛书“杨文仁画兰、画荷”,大受画界同仁与书画爱好者好评。1992年中央电视台以专题形式介绍了“杨文仁的艺术世界”。他的名字和艺术成就已被载入20余部大型辞书。其国画作品《兰花》还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首相。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已表明他功成名就了。其实在内心深处他把这些都看得很淡。身为山东省美术馆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他尽管身兼省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省国画人物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多种头衔,但他仍喜欢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冬夏与春秋”的生活,淡泊自守,宁静致远,过着一种近似“隐士”般的生活。或许有人说他“清高”,有人说他“傲世”,依我看来这正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应有的艺术操守。
记得一位诗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那么,面对当今纷嚣的画坛,我们是否也可以套用一句:在“大师”、“名家”泛滥的今天,去做一个真正的画家吧。
杨文仁,一个真正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