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是艺术市场的双刃剑
赵宁:媒体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中担负着舆论导向的作用,责任重大。如果没有客观、严肃、严谨、公允的态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推波助澜,正确引导艺术品市场前行;用得不好,就可能会形成误导,造成盲目的投资、盲目的消费。从1992年中国大陆开始出现艺术品拍卖以来,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我们一些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失去艺术品消费者的信任,这中间一些媒体或是因为不了解艺术品市场的内幕,更多的则是因为与艺术界、产业界的不正当的金钱关系,出现大量不负责任的吹捧和炒作行为有关,这已经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形象,长此下去必将会把中国艺术品市场带入无序状态。
杨帆:推动大陆书画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传媒担负着重要角色,在报道大陆书画市场方面,我认为似乎应该做到“深入浅出”,“艺商并重”,“扬善不隐恶”。
专业媒体与大众媒体
马丹妮:这就有必要区分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不同了,专业媒体是从专业的角度来探讨艺术品本身,大众媒体则是从大众的兴趣点出发,各自取向不同,受众面也不同。
陈新亚:《书法报》的读者比较立体化,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将当前书画市场的大动态传达给各个层次的读者,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所喜欢、所学习的书画艺术,如今是可交易的,有市场的,一些地方的交易已十分热火,一些书画家的作品已价格惊人。我们更多地做的是传递关于市场现状的信息和有关书画市场的新观念。而从读者主体看,除了专业知识需求外,对当前书画市场的知识,主要是“市场怎么了?”而不是“怎样搞市场”。
蔡树农:有些书画专业的媒体对书画市场的报道远不及《南方周末》等来得生动传神和有深广厚度。分析原委,很大程度上的病灶在我们的书画专业媒体记者缺乏书画市场知识,再加上新闻写作技巧的严重滞后,许多非常出彩的书画市场新闻,由于书画媒体记者的“思想”无法进入而失去聚焦点、轰动性。
杨玉峰:作为大众媒体,比如《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等,从事这一领域报道的记者的操作方式基本一致。近三四年大众媒体对书画市场、艺术品市场比较关注,主要是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天价时,大众媒体才引起重视。哪家拍卖公司出现了一颗重磅炸弹的价格,媒体就开始炒,把市场娱乐化了以后,一些观众就会关注都市媒体的东西,大家谈不上对这一领域有多深研究,主要是对市场的关注。现在的拍卖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全民介入的市场了。
我们希望拍卖公司或者行业主管部门能够加大监察力度,这样可使出现在拍卖场的假货少一些,一些拍卖公司、一些画家也不会再玩文字游戏,不敢弄虚作假,这就让一些中小投资者们减少了损失。目前的大众媒体一般都是站在拍卖公司的角度上去报道他们的一些信息,拿着他们提供的新闻稿去说,大家本身并没有太多研究,我觉得这是记者业务水平的问题。
我很赞同马未都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收藏始终是少数人的事,说白点就是有钱有闲且有一定文化造诣者所喜好的事,现在把这个圈子放大了,而且没有局限性,这就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媒体的作用就在于,正确引导,避免更多人受损。
媒体的责任感
马丹妮:媒体一方面固然有一个号召力,但是同时不能忘记公正客观的东西是一定要保持的,你不能指望大众自己去做判断,媒体的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确实存在一个职业操守的问题。
我觉得现在媒体初步的效果已经达到了,让大家都来关注了。比如说央视的《鉴宝》节目,用杨玉峰先生的话说就是做得很娱乐,比如说有些人看到自己收藏的东西,在上面说可以卖到好几百万元,对于作专业的人来说这可能会是另一回事,但是至少让大家来关注了。你发出一个声音,然后大家向你这边看了,关键是得到关注之后你接下来要提供什么,包括大众媒体。
杨玉峰:你谈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做不到,现在叫评论界“全体失语”,你去找一个跟你意见相反的,你看能不能找得到?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现在哪有独立的评论界?没有这个的话你就是理想主义。
张公者:《鉴宝》方式是娱乐的,而结论是专家的,这容易产生矛盾,需要找个“点”溶合。
马丹妮:本身这种定位就很尴尬。我觉得我们对专业媒体有一个很深的误解,认为专业媒体一定是很枯燥很难看的。说实在的有很多我真是看不下去,实在太枯燥了,甚至包括现在前卫艺术的那么热,可媒体上登的全是评论家写的艰深晦涩的文章。为什么国外有些媒体做得很好,因为他让你看得懂、看得有趣。我觉得专业媒体应该有一个切入点,我们能不能把专业的东西用常人的话深入浅出地说出来,白话未必不是真理,板着脸讲东西,说的人、看的人都累。
蒋伟:我们不应该去批判娱乐节目,而应该去“批判”专业节目,你专业节目为什么做不好?
张公者:媒体报道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一定要撑住,大众媒体要新闻效应的同时,不能是虚假的;专业媒体要把作品的艺术性、学术性作为首要,加强欣赏性,各有切入,这样做,书画市场既“火爆”又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