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子”就是补缀在服饰前胸和后背上以区别身份地位的一块饰有纹样的或方或圆的纹饰。
补子纹样的礼仪之美
■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 郎 青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则是这灿烂银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服饰很早便已经“意识形态化”,很早就被纳入了“礼”的范畴,成为别贵贱、辨等级的标准。然“千年衣服所尚,大体则同”,服饰的礼仪及典制的内在属性却从来都不曾改变过。补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载体,是中华传统礼仪制度的一种集中体现。
在服饰上以一个可辨的图形或纹饰来代表等级、显示尊卑,是中华服饰文化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白虎通》中记载:“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俙结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以服饰的色彩、材料、纹样或配饰来区别人的高低贵贱一直是历朝历代的一个标志。
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洪武帝朱元璋废除了元代的服饰制度,让子民穿着汉唐以来的传统服饰,并确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定官员服饰为有补子的常服。“补子”就是补缀在服饰前胸和后背上以区别身份地位的一块饰有纹样的或方或圆的纹饰。据《明史·舆服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明贵贱、别官品也。文官者: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不入流者为练雀。武官者: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都御史、副都御史、各道监察御史、给事中等风宪官为獬豸。
清代的补子直接承袭于明朝,但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两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形制上。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补子则用于褂。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完整的一块;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被一分为二。明代的补子既有单独缀织到补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织绣在补服上的,而清代则为单独织绣后再缝缀到补褂上的。明代的补子大约40厘米见方,清代的补子稍小,约30厘米见方;还有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红色等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艳丽。明代补子四周多为光边,清代补子四周加工精细,多采用花边,并具有装饰效果。明代早期的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而到了后期则因财政危机,制作工艺相对粗糙,质地拙劣。明代文官补服图案皆用双禽,比翼而飞,相应成趣;而武官则用单兽,或蹲或立,威风凛凛。至清代,虽有“清承明制”之说,但又“参汉酌金”,对成制多有改变。就补服而言,区别十分明显。清代文武官员服制除将乌纱官帽换成顶戴花翎、官服大襟换成对襟之外,其补子图案亦有所更改。如文官图案只用单只立禽,形影相吊;而各品级所用动物亦略有区别。
补子的功能除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身份识别,这是它的核心内容也是外在形式。补子作为一种官服形制,具有深刻的寓意:既是祖宗之法在中国官服制度上的延续,更是儒家思想与道德标准的载体。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孟儒学其伦理道德纲领尤以“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在“家国同构”的社会中,家以父为最高主宰,国以君为最高主宰;国是家的放大,从上而下,家国有序。儒学讲阶级差别,讲统治秩序,对人民讲服从,对君主讲仁政。补服为臣子所穿用,其形制必然符合儒家教化,身为臣子,侍君应有剜心之忠。“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上下等级森严,臣子对于君王应赤胆忠心,明心可鉴。可见,类似补服这种“人化的物质”,实际上成了精神的物化或物化了的精神。补子在色彩上也从属于礼,五色遵照五行,金-白、木-青、水-玄(黑)、火-赤(红)、土-黄,每个朝代的统治者会采用与前代相反的色彩来统一他这个时代的标志色彩、服饰和服饰纹样必须按照这个礼来进行定制。因此色彩是一个文化和礼的概念。在构图上,作为识别性质的主纹放在最突出显要的位置,但通常在补子的上方都饰有日纹或火珠纹,以清代居多,而主纹飞禽或走兽的脑袋永远是朝着日纹,日纹代表天子,脑袋眼神朝向日纹是意喻诚服与天子,以下服上同样从属于礼。
中国传统社会素以等级森严为主要特点,但历朝历代总不乏试图逾越等级之辈。在明清时期,官补制度虽规定甚详,但以下僭上、以贱充贵之事屡见不鲜。清代的补服制度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尧的儿子因穿了四团龙补服一项,在给年羹尧定罪时,就有这一项:“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官员因自己的职位低,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绣工制作。制作这些补子的机构,是皇家专门织造绸锦缎的织造衙门。尤其是明代,创制伊始,补服图案曾多次更定,特别是中后期,违制现象屡有发生,冒滥之事在所难免。逾制者多为武官,拥兵自重,朝廷往往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但均低品就高品,而绝无高品而着低品者。
随着国运昌盛,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正快速成为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时尚,即使是时装界也常常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在线形结构、色彩配置、工艺与图案等造型上创造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征与鲜明个性的时尚。中华服饰文化特有的文化底蕴需要进一步的发掘和光大,传统和时尚的结合必将造就特殊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