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雨当听乐,无风自生凉
——题竹句
我曾在老家一个叫南马的村里当了两年农民。农民是直接与天斗、与地争的角色。干农活是最累最脏的,特别是农忙季节,抢收抢种,又热又累,十分艰苦。南马是一个古镇,村前有一条很宽的溪流,风景秀丽。沿溪两三公里长的沙滩地种着一片竹林,当时由于我是高中生,村里算对我特殊待遇,农闲时就安排我跟两个老农看管竹林。这段时光,现在回忆起来是那两年农民生活中很美好的一段时光。
那竹林是大队的经济来源之一,说起来看护竹林是保卫集体财产,但事实上朴实的乡人们就很少会动坏脑子来损毁它们。因此,看竹林应该是所有的农活中最轻松、最舒服的,整天没什么大事,只是这头那头地转转。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那时还没会也不会发些对景抒情的感慨,却有了机会仔细观察竹子从抽笋、发枝、长叶的整个过程。
新竹在抽枝发叶的时候,在清晨可以看到叶尖上的挂满亮晶晶的水珠,一滴一滴不停地掉落下来,它们不是凝自空气中的湿气,而是其根部在土中抽上来的,感觉既奇妙又美丽。
如果是下雨天,水滴从竹梢上掉落下来,发出各种高低不同的声音犹如乐章,也颇有意思。
赤日炎炎的夏天,看到翠绿的竹林,就会产生一种凉意。我在竹林里做一些可有可无的事,踩着厚厚的落叶,软软的、沙沙地响着,想着在田里顶着烈日劳作时的酷热与艰苦。相比之下,庆幸自己的这个岗位,很满足、很惬意、很凉快。
古人有“望梅止渴”的故事,我有“见竹生凉”的体会。现在若叫我再去看管竹林,自然是不会去了。而且这片竹林也都被砍,我只能在画笔下再现它了。“有雨当听乐”是一种性情,“无风自生凉”,是一种心境,总之是做人的境界,有雨也好,无雨也好;有风也好,无风也好,靠的是自我调理。
大足翁曰:“有雨当听乐”,若真能把雨声当音乐来听是心理调节的成功,“无风自生凉”更是心态调节的至境,而有没有雨,有没有风,甚至有没有竹都是无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