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1版:副刊
3  4  
PDF 版
· 陈师曾评徐渭
· 访韩漫忆
· 吴昌硕的芜园情结
· 竹林风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吴昌硕的芜园情结
酱香老范(浙江 安吉)
  吴昌硕晚年有一篇《六三园记》。“六三园”为日本人白石六三郎当时在上海所开的饭馆。吴昌硕晚年和东瀛友人的交往大多在此。在答日本朋友的信中曾说:“回忆六三园中,樱花抒藻,趺坐吟啸,阳春烟景,其乐何如?”但在这“其乐何如”之际,心中却泛起了浓郁乡情。由此园而彼园,吴昌硕如何能忘却青年时代在家乡浙江安吉的耕读之地——芜园。《六三园记》末尾写道:“余亦有园,曰‘芜园’,在吾里。丛篁古梅,不修治者久矣。以视斯园,广狭虽殊,然一丘一壑,皆在天壤,余魂梦亦思芜园也。”说出了一生萦回其心的芜园情结。

  芜园旧址在今安吉县递铺镇安城,距鄣吴村约15公里。1865年,22岁的吴昌硕在经历5年颠沛流离的逃难后,随父亲从鄣吴故里迁居到安城桃花渡附近。家庭成员经劫难后仅其父子两人,相依为命。吴昌硕所居之屋名为“朴巢”,屋前有园,曰“芜园”。此后他在这里经历了逾十年的耕读生活。

  吴昌硕在《芜园图》中说:“朴巢之东,隙地三亩,草色青黄,与时枯荣,缭以周垣,强名曰园……就其中南植梅竹,北筑南轩,布置草草,又常不获在家,因名之曰芜园,盖妇稚茕茕,不遑事溉,葺其芜也。”“芜”,意为田地荒废,长满杂草,也指丛生的草。芜园之“芜”,当初命名时显然是实指,但从中可演绎出颇多象征性哲理。芜园时期的吴昌硕各方尚未成熟,就像有待修剪的芜杂之草丛。但这原生态的芜杂之状,无疑蕴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创造欲。曾在芜园居住过,并指导过吴昌硕写诗的安吉同乡施旭臣有一篇《芜园记》,揭示了和“芜”有关的精妙理趣。他说:“芜之时义大矣哉!田畴以芜而存,草木以芜而生。天地以芜而万物成,人以芜而永保令名……吴子(指吴昌硕)为人,盖芜其身,而全其身心也……草芜而丰其种,人芜而丰其德。能丰而后可大……大者芜之积也。不芜则不能丰,不丰则不得以大。”如此说来,芜园之“芜”,在象征意义上可视为吴昌硕后来其艺之“丰”、之“大”的滥觞。吴昌硕后来在诗中说:“芜园何所芜,人与芜园期。即此足容托,荒陋安足辞。”他还曾自号“芜青亭长”。施旭臣是最早发现并看重吴昌硕才华的伯乐。

  芜园生活在吴昌硕一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重要性。一是他成年后第一个相对属于其本人的人生舞台,其人生独立大抵发端于此。二是在这里他编成了第一部个人印谱(《朴巢印存》),同时,始习诗,广读书,并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文朋艺友(如施旭臣、严履安、朱正初等),正式开始了艺术研习和交流活动。三是在此他先后经历了考秀才(22岁,考中咸丰庚申科秀才)、丧父(25岁)、独立谋生(27岁,课邻人子弟,代人书写文章)、娶妻(29岁)等人生大事。四是这期间他第一次外出求学(26岁时赴杭州从俞樾习小学及辞章),揭开了游学序幕。五是因他刚体验了长达5年的逃难经历,对此间相对安定的耕读生活,自然备感珍惜。正是这一切,才形成了其后来一生解不开的芜园情结。小园虽芜,而其德艺日进。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芜园可谓吴昌硕艺术人生中的“井冈山”。

  吴昌硕诗云:“卜居桃城(即芜园所在的旧安吉城)中,未殊居故乡。”鄣吴之外,芜园就是他在安吉的第二家园。这一毕生挥之不去的乡情,在其诗画创作中时有流露。除先后请杨伯润、吴伯滔绘过两幅《芜园图》,《缶庐集》中更不乏有关芜园的篇目。如:《芜园图自题》六首、《福儿书报芜园近景编成三绝句》三首,以及《别芜园》、《梦芜园》、《忆芜园》等。在《芜园图》上他题有五言长古:

  归隐既未能,披图空神望。

  念我手植梅,及今应一丈。

  桑柘旧时阴,先人所长养。

  几年未料理,出门徒惘惘。

  客中虽云乐,故园终萧爽。

  何日抛微禄,永作芜园长。

  在身为酸寒尉而备受掣肘期间,芜园时期相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更令其缅怀不已。在一幅梅花画的题记中他说:“野梅古怪奇倔,不受剪缚,别具一种天然自得之趣。予芜园所有如此。”

  “记得别时花落时,萧萧散散芜园屋。”到了在艺术上功成名就的晚年,芜园则成了其追忆自我艺术发轫阶段,排遣怀旧情怀的极好象征:

  回思芜园里,青草塞废圃。

  咫尺不得归,梦倚古园里。    

  拂云修竹势千尺,绕砌幽兰香四时。

  此是芜园旧风景,几时归去费思量。

  梅花石屋坐谈诗,梦里清游偶得之。

  如此芜园归不得,岁寒依旧费相思。

  《芜园图》高1尺,长约30余尺,用一红木盒盛装。除卷首杨岘手书“芜园图”外,其后陆续有包括吴昌硕本人在内的二十余人次题诗,其年代跨度自光绪四年(1878年)施浴升作《芜园记》始,到最后杨志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题诗为止,足足经历二十余年之久。所题者有其师长,如杨岘、施浴升,也有他在“芜园”时的挚友,如金树本(铁老)、朱正初、诸贞壮,还有他在游学时结识的同好凌霞、谭献等,皆为江浙一带名人雅士。不难想象这幅长卷凝聚了多少师友的才艺和友情,更凝聚了多少吴本人的故园情结。

  小小芜园,是一代宗师人生和艺术的起锚地。遗憾的是,当年的“朴巢”和芜园皆在抗战时毁于日寇的炮火,遗址仅存界石一块。而今当地政府为缅怀先贤,开发旅游,正筹划在旧址恢复重建,令缶翁“魂梦亦思”的芜园有望重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