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记者 谢海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远望:许江的绘画”展览15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展览。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观看展览。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开幕式上致词并陪同中央领导观看展览。
出席开幕式和观看展览的领导和嘉宾还有: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梁平波,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大为、潘公恺、王明明、韦尔申、罗中立、杨力舟、曾成钢,著名画家吴冠中、肖峰、詹建俊、全山石等。
夏宝龙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展览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并转达了省委书记习近平、省长吕祖善的祝贺。夏宝龙说,许江作为浙江省文联主席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在北京举行他的第一次大型个展,是他个人艺术旅程中的大事。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进行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高等艺术学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浙江省高度重视中国美院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是把中国美术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美术学院。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许江的绘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体现了浙江省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陈晓光、靳尚谊在讲话中对许江的绘画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许江是全国中青年画家中有文化使命感和文化理想的画家。他的作品,不仅是有感而发,而且是有思而发,在作品中反映出一种关注历史、社会、自然和现实的情怀。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美术,就需要有更多的中青年画家,像许江这样,既科学地吸收外来艺术的优长,同时还从中国的历史文脉和艺术传统中寻找精神的价值,去创造具有时代文化特色的艺术。
许江1955年出生于福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多年来,许江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多义的形象:作为一位重要的学术组织者,长期担任上海国际双年展的艺委会主任,积极参与当代艺术的各种重大展览组织与策划,名列英国权威的《艺术评论》杂志评选的“国际艺坛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士”之一;作为一位博学深思的写作者,他出版了《一米的守望》、《视觉那城》等一系列文集,对当代艺术与文化征候做出许多缜密的分析研究;同时,许江又是一位教育家,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院长,他秉承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文脉和精神传统,以锐意进取而又宽容谦和的学术风范,明确提出当代文化境遇下“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当然,许江的根本“身份”还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文化学者型艺术家,他内心深处的愿望,是在绘画中抵达文化的通境。
“远望:许江的绘画”展览是许江从艺30多年来举办的首次大型个人画展,共展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创作的270余幅油画、水彩画作品。展览所取“远望”一词是借用《汉乐府》中一句名诗“远望可以当归”,这句话也成了许江艺术与思想的中心命题,本次展览按照主题框架分为三个部分:被切割的远望、历史的风景以及世纪之弈,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在对绘画内在意蕴的深思和实践中积淀、转变、成长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美术馆的中央圆厅被改造成为一个观画剧场,人们踏上一级级台阶走近许江的绘画:由《西风瘦》、《秋风过》、《水云间》等12件大幅油画组成的《葵园十二景》,表达了他对历史、自然的远望,对人和生命的理解。在侧厅,一个狭小的空间里4台投影仪所投射的影像不断地变换,展厅里还搭建了一个室内展厅,让人们在不同的空间和情景中看到许江“不一样”的作品。
开幕式当天,中国美术馆还举行了“远望:许江艺术之路”座谈会。6月16日,“两个世界的交叠:许江与当代绘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知名美术评论家、学术界同仁齐聚一堂,共同分享许江的艺术成就和思想经验,共同探讨绘画在当代的境遇及其抉择。
展览期间,许江还应邀为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分别作题为“大学的望境——艺术家眼中的大学之道”和“远望当归——图像时代视觉艺术的策略性思考”的学术演讲。
本次展览至6月22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