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物境 静中自得
金兆韬山水画艺术实践的重点在于营造一个新的意境而非彰显单纯的笔墨意趣。而所谓的意境,其实就是心境与物境的完美结合、统一。心境包括了人生观、哲学理念、理想追求、人格意识、情性等多个层次的内涵。物境是指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山水草木,风云变幻的天地宇宙,生息繁衍的家园。金兆韬是个现实生活中并不起眼的小人物,所以他崇尚的是平凡而真实的人生理想,向往的是一切真善美的事与物,尤其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他有他平凡人生的寄托,精神的家园。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磨炼出了坚忍不拔的刚毅性格,但又不喜外露,不事张扬。他追求的美学理想是既单纯素朴、清朗大气,又深沉含蓄,内蕴丰厚。正所谓“美人明装,载桡兰舟。目送心艳,神留于幽……施朱傅粉,徒招众羞。”(黄钺:《二十四画品》)、“……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苏轼)。这种美学追求虽与传统文人的理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但又不同于“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所谓大写意或是逸品。几乎是相反,他营造的是真真切切、客观实在却又生气贯注的截景或全景写真山水,其基本点恰恰是在于“形似”或曰“真实”二字。但这种“毫发毕现”的真实生动却又不同于西方写实主义传统的造型和透视,又几乎是相反,他营造的是以实代虚、亦真亦幻、平淡天真、幽远寥廊,且还带点空灵和圣洁意味的本土化的意境,正所谓“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王国维语)。这种空灵和圣洁意味又恰好印证了自然的神性。 陈孝信
从对景写生到超越写生
所谓不完全形其实来源于作者对完全形的理解,来源于对生活与历史的深刻体验,如金兆韬先生的艺术符号主要还是从辽东与辽西的自然山水演变而来,从立意表情的需要演变而来。我觉得这也正是金兆韬先生近作与一些迷离生活,胡编乱造的根本区别,不过在山水画创作中,对不完全形的运用不是个较新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的艺术家进行更新的、更艰苦的探索。在这方面山水画家们是大有可为的,也许这就是金兆韬先生给我们的巨大启示。
为了与新表现观念、画面构成取得协调,金兆韬先生后一类作品中,还大胆采用了新的笔法与墨法。如果我们单纯从追求风格上来看,就可能误解他的追求。因为,金兆韬先生在借鉴恩师的技法传统时,还在努力学习黄宾虹“作新如旧”的方法,这就使得他的画融人了漫长的“时间”概念。而且,他明显借鉴了传统的北宗的若干法,即常常使用侧锋干笔来横扫画面,这样既可将大地的质感描绘得突兀自在,又可用墨笔的“块面”来体现沉着痛快的画风。王国维曾经指出:“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观察外物,抒发诗人强烈的情感,是有我之境,谓之崇高,是为壮美……”我认为用王国维这段话来理解金兆韬先生的后一类绘画很有益处。正是由于金兆韬先生总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与体验作画,所以才使得他的画生发出了夸张的形态、激越的线条。当然这也使他的画处在一种特定的艺术氛围中,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在这里,对雄伟与苍茫、古拓与斑驳、残损与厚拙、艰涩与深沉的追求,重要的是在表达对人生、历史、宇宙的深层体验。因此,所谓技法就是观念,观念就是技法的说法在金兆韬先生的后一类作品中是体现得非常充分的!鲁 虹
沉吟北国梦乡
金兆韬作品绝大多数描绘的是大雪覆盖的山村,溪桥、茅舍、树木全都笼罩在雪雾迷蒙的氛围里。作品往往以一种特殊的光感——似乎是雪花自己发出的、相互辉映的光,营造出一个温馨的超现实境界。这里的确有写生的生动与细致,也有情感的投入与表现,但真正让人沉浸其间的,却是画面上的模糊和迷茫,以及由此产生的梦境与幻觉。事物的区别变得含混,灭地的界线正在消融,有些东西隐入其中,有些东西悄然浮出。似乎没有一定要去描绘的景物,也没有一定要去述说的事件,依稀可见的就是这一片魂牵梦绕的雪景,深而且静,没有寒冷只有诱惑;抹平一切,包括生与死、世俗与超脱。梦乡中的北国让你感觉温馨,是因为弥漫于画面的,只有风雪过后的痕迹,只有水墨造就的气氛。时光骤停,万籁俱寂,观者无言以对,只能凝神进入…… 王 林
空灵化境太古韵
金兆韬生于北疆,讴歌北国乃其必少不了的心寄。笔者常说是于志学让我们读懂了冰雪的真实(因为我们在其画的意象中读到了具象的理解),而金兆韬用他的臆想和神奇的画笔,引领我们见识的是冰雪世界的清远。我于山水间不足为物,却容其于心深而无限宠她(观其画有悟,在此特谢先生);金兆韬用他的心迹落实在画面向我们表达了了无人迹的世界其实才是最富有生机的。
生活无常,命运的跌宕每令众生难逃孤寂的袭扰和困顿的冥思。金兆韬笔下的风物、山川,瑞雪、枯枝,淌溪、峦影等等无不郁郁寡欢、寂寥无比,偏偏这一切意外地在我们的感官里悄递了一分乍寒还暖、如朝花夕拾般异常的和谐与静谧。个人认为读金兆韬的美术作品无异“细嚼”哲学的书,是在欣然的品味之下懂得了什么是人生必备的爽朗与豁达。
众多的人文展示,金兆韬当算最高规格的一种…… 张振宇
家乡山水甲天下
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都有不少这样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画家,他们的艺术所以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就是因为他们注重自身对外界的感受和经验,就是因为他们的艺术不是从概念和程式出发,而是从个体的直观感受出发。中国的山水画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当代山水画所以仍然具有持续力,正是基于这种十分个人化的感觉能力的显现。如果画家失去了这种个体对自然的直观把握,只有在形式结构上或笔墨趣味上玩花样,山水画是没有出路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金兆韬的山水显现出他的价值。 贾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