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2版:画家
3  4  
PDF 版
· 杜军画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6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杜军画虎
■吴 杨
  杜军选择画虎、画动物,一定有秉性上的驱动,有一种单纯和热爱令他欲罢不能。以他的条件,似乎更该选择画人物,习画以来,他一直以画人物为主。孩童时临摹小人书。“文革”期间画领袖像、宣传画。求学军艺,师从刘天呈、刘大为、王天胜诸先生,也是以画人物为主,以培养具有相当创作能力的绘画人才为方向,要能驾驭主题性创作,实现绘画成果的社会认可、社会价值。怎么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了呢?

  原来,还在临摹小人书时,他就特别喜欢画老虎。刘继卣创作的连环画《武松打虎》爱不释手,反复临摹,又有人物又有虎,八面威风,正气凛然,特对脾气。当兵期间有人求画,他都是送老虎。求学军艺,结束了20多年的自学过程,得以将业余爱好转向职业化追求,既要解决怎样画、也须明确画什么,确立相对稳定的题材选项。博取还需简约,有所侧重。刘大为老师曾说他“闭着眼睛就能知道马鞍子上有几颗钉”。说明熟悉和热爱是艺术创作的突破口。

  明确了方向,也便看到了不足。杜军决定抓紧到动物园补课去。他带着画具、干粮,在动物园里一呆就是一整天。有一个阶段去得特别频繁,光照片资料就积累了几千张,跟管理员也成了朋友,为他提供种种方便。老虎白天放出去,在池子里供人观赏,后院还留着一两只,在虎房里锁着,杜军就成天同虎房中的老虎在一起,作近距离观察,虎的表情变化,动作习惯,皮毛褶折的细微波动等,笔追心记,务求甚解,烂熟于心。也曾专程到东北求教于画虎高手。到相关的野生动物繁殖基地写生,体会和捕捉自然气韵。

  大自然之动物世界,以猫科动物最为好看,以老虎最为完美。长时间地盯住它看,一定会被它的健美所迷住,太神奇了!凝视中,分明日光月华集于一身,天地灵秀妙不可言。造物主居然打造出这样一件作品,简直不可思议!它那亮灿灿的毛发;条分缕析的纹理;脸部极其生动、威严的结构;走起路的姿式,龙行虎步、威风凛凛;跑动时的骨架张力、启承转合,矫健无比……哎呀,你就感到只有它才是天底下最完美的艺术品。也所以自古以来,老虎就深受大众喜爱,受到图腾般的尊崇,其形象广泛见于各种艺术门科及日常生活中。

  杜军画虎,始于喜爱,由不自觉到自觉,一旦作为创作选项,试图攻关,自会发现其极高的难度。例如毛的走势,随肌肉而变化,随骨骼的启承转合而动分,不易察觉的细微区别又恰是皮毛的显著特色。画虎不了解老虎,不了解虎的骨骼、肌肉及其所带动的毛色变化,就很难画深入,很难出精品。杜军通过长期观察、潜心研究而解决了诸如此类的难题,于细微处见功夫,以无可挑剔的笔墨细腻表现虎的完美、高贵。

  杜军画虎侧重神态刻画,表现虎的那种从容、安详、高贵的神韵,无与伦比的健美。那种默默对视,不怒而威。那种神逸从容,珊珊可爱。面对这样的动物,你没法不心存慈悲甚至敬畏。老虎有许许多多绰号、别称,如山君、山神、百兽之王等,说明祖先早已对其另眼相看,越过人的层面,由动物直接高挂到神的层面上。设若没有这样一种尊崇,也许今天我们早就无缘见其真容了。

  杜军画虎,与冯大中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舍弃威猛,作拟人化描写,使其可亲可爱,至为尊贵。《松虎图》中,两只老虎一站一卧,一动一静。毛色一尘不染,可触可摸,收放中似能感到绒毛柔软中的颤动,以其精致、细微,实现美的极致。那只站立之虎似在向我们迎面走来,专注的凝思是多么沉静和肃穆。在设景上,以巨大的苍松构成广厦般的造型,给虎以庇护感,也使整幅画面形成宽厚空灵的气势。画面底部,老虎栖身之处则不置一物,洁白无染,与上半部的苍松形成反衬,以其干净利落烘托虎的高贵洁净。如此构图上的匠心独具,看似细节处理,却充分表明杜军于笔墨经营上的极高审美。

  《回眸于崽乐相融》获评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是一幅倾心之作、大幅力作,一望而知杜军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心智和热情。一只大虎,5只小虎,其乐融融中有各种各样的神态、表情、动作,细细观赏,令人称绝。大虎剑眉吊额,眼角上提,鼻梁收拢,嘴角颌动中虎须也随之抖动,腮部堆成丰富多变的纹理,极为生动有趣,分明满脸的关爱、慈祥。这种嘴角似张非张,两腮向上提拉、堆积,已是杜军画虎的符号化处理,显得深藏不露,不怒而威,而又不失憨态可掬。虎崽们则稚气未脱,生性顽皮,或偎着母体撒娇,享受母爱;或一旁捉对儿嘻戏,分明天趣。

  近年来,杜军侧重于画小老虎,他笔下的小老虎耳朵变大了,爪子也放大了,以局部夸张实现艺术上的二次处理,由极度写实转向适度变形,看上去愈加顽皮、好玩、亲切、温馨,更具人性化。技法类型上,则由工笔转向写意或工写兼备,采用湿法作画,以墨冲色,毛色越发显得绒绒乎乎,用以强化小老虎的憨态拙朴。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躲开了其他高手,以利于实现绘画语言的个性化、典型化。一是细节上求精求细求完美;二是侧重画小老虎,侧重于天真童趣,深切地呼唤环保意识,切莫暴殄天物;三是小老虎更易于体现朴素单纯,正是杜军性格上的显著特征。

  杜军画虎一方面缘于喜爱,另一方面想通过画面让现代人更多地关注虎的生存状态,珍惜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状态。人的生存空间越是扩大,动物的空间就会相对减少。有境外华人投资,将华南虎运到南非饲养,利用那里的天然森林公园进行野化训练,为求生存而被迫背井离乡。杜军在电视上看到它们蹒跚地走向南非的原野,那神态似有几许悲凉,那背影让人看着心酸,这就是我们的山神、山君、百兽之王的境遇,生态恶化让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愿老虎濒临灭绝还只是一种预感。但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能得到有效遏制。

  为了更多、更好地表现虎的神韵,杜军完全可以守住工笔,多画一些大幅力作,以其功夫和积累赢得画坛更大程度上的认可。从发表过的作品看,他对老虎的理解及笔墨驾驭能力已非等闲,已然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面貌,画面素静淡雅,老虎气度高贵。或松风朗月,夜色朦胧中踏雪卧冰,如《雪夜》;或舔犊情深,山君本色是笃性仁厚,如《合家欢》;或神人饲虎,灵明洞彻时归于佛种,如《调心图》……如此这般地画下去,市场上有量,学术上有质,画虎自会给杜军带来声誉。九届美展获评优秀奖,首届花鸟画大展获评铜奖,陆续参赛、获奖,被人送个绰号叫“杜老虎”。只可惜,他为工作所累,很难有大块时间画工笔,很难一鼓作气。我去年到他画室拜访时,注意到画板上的一幅工笔半成品,他说,已经3个月了,还没能画完。

  杜军所以深为感慨:“真想把画画好是非常累的。完美地创作一幅好作品非常不容易。”

  杜军于1997年离开部队,转业地方,原因也是因为画。早期学画“眼低手高”,画什么像什么,都说画得真像,也因此而沾沾自喜,有点小满足,老有单位请,画个这、写个那,出点小风头。通过军艺求学,系统学习,一变而为“眼高手低”,看到的、想到的,落实到画面上老觉得未能尽意,老觉得有遗憾,非常渴望能快点上台阶。目标越是明确,内心越是急切,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画了,要从零开始,实现飞跃。要时间保障、多画快画。可是,在部队做不到这一点,只好选择退伍。杜军说,画家是天生的,换言之,理当生而为画。几十年来,在面对所有的门坎、关口时,杜军的选择总是以画为转移,一切服从于画画。当一扇门关闭,总有一扇为其打开。转瞬,杜军到美协上班已有9个年头了。原有的老同志陆续退休后,若论资历,他也快熬到“老字辈”了。期间,他主要分管展览工作,负责大型展览的策划、组织、实施,评奖颁奖,事无巨细。开着私家车,办的是公家事。

  杜军是这样一个人,你走近了他,就会信任他、欣赏他。

  一位老画家曾同我说过,美协那个杜军对谁都那么热情,跟他交往心里很舒服。

  也许,这正是一种宿命。杜军因其踏实、热情,注定要为他人做嫁衣裳。从部队到地方,注定还要当一段时间的业余画家,而把主要精力、大块时间用于工作需要,个人服从组织。一如大为老师所言,要把美协的工作做好,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好在,任何事情总是有得有失。以美协这样的平台,无疑是极好的学习机会,能看多少画?接触多少人?经历多少事?只要有心,勤奋好学,不怕没有进步、收获。这是一种特殊的积累过程,在默默付出中一定会有所回报,那便是你的心气,是你的眼光和迫切。一旦迫不及待,自会有所爆发。

  等到50岁,正好是虎年,杜军希望届时能拿出像样的个展。还有不足5年时间,要抓紧赶画一批作品,力争实现这一目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便是时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