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4版:展事
3  4  
PDF 版
· 博采·融合·新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博采·融合·新意
——韩黎坤水墨画简析
  学兄韩黎坤,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水墨画家。

  早年,韩黎坤天资聪颖,用功极勤,跳级升入学院本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掌教鞭,曾任版画系主任,现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其治学严谨有方,专业基本功殊为扎实。韩黎坤前期的版画作品,主题鲜明,内容深刻,屡获殊荣。他的画风雄强,刀法刚健遒劲;其素描教学,以中国画创造型理法入手,于谨严中求放达,驾驭造型酣畅朴拙,别具风神;又其兼擅书法篆刻,所作字作篆神追汉隶碑铭、跌宕多姿;稍后则喜以石、梅、荷作水墨画,手法泼潵拓印,令画面效果天真奇幻,另参以甲骨铭文,精妙古朴。晚近所作彩墨,融进写意花卉补白,亦巧亦拙,形神别样,赏心悦目。

  韩氏的作品由重题材内容而渐次向形神放逸散淡变化开去,体现着他一贯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充溢在其作品内涵里的中正、丰蕴,技法创意,机抒独具,其境界高远,意趣高洁。

  韩黎坤,性刚正,言谈坦诚且有方寸,组织能力颇强,爱好体育运动。加之其年龄稍长,在当时的研究生同学中,自然被推为“班长”、“老大哥”、“发言人”。数十年来,他从艺、治教认真负责,每不曾有懈怠。时作经验讲谈,受到院校的奖掖表彰,在同仁中颇有口碑。

  悠忽廿余年过去,我的学兄韩黎坤、胡振宇等相继退休,真生命苦短,犹白马过隙。我虽离开浙江恭职京都经年,但却一直关注着母校朋辈的信息与业绩造化,今闻韩兄要举办展览,真为之高兴。艺术家侍奉专业,终要回顾往生努力,以成果报效社会。由此,我当然联想到这批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数十年颠沛敬业、个中甘苦,惟己自知。兄台又寄来“我们这一代”的短文,字里行间反躬自省:“我们是什么?”读来感慨系之。

  韩黎坤在文中,坦荡剖白。言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定决心,能跑快跑,能走赶紧走,就是爬,这辈子也要爬到底;”叙说艺术追求上由不自觉到目标明确:“随着岁月的流变和思绪的清理,融合便慢慢沉积在血脉里,成为自觉向理智的诉求;”谈到身为人师的责任,则:“犹如恢复一片曾被破坏的生态,倒的要扶正,缺的要补种,伤的要医治,有的需要重点保护……”其言其情,至诚可感。廿年的同窗共事,如烟往事,尽皆宛若隔日。

  大地流衍,一息不停。我以为黎坤兄无需过于自谦。也许确实如尔而言:“在使命和现实两难的抉择和调和之上,“吾辈”不少人已被逼得难免乖巧,难避浅薄,也过分的聪明伶俐。这实在是一种历史的悲哀。然而谁能说,这委实不是一种 “历史的荣幸”呢?先不说乖巧、浅薄之徒岂止我辈才有,难道世界和中国的美术史就能够忽略当年教会,佛门督励下的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石涛、八大;当年宫廷贵胄权势威压下的委拉士凯兹、鲁本斯、阎立本、顾闳中;以及晚近二战后期社会主义阵营号召下造就的莫伊申柯、穆希娜、董希文、徐悲鸿等等无数大匠先贤不成?特殊的历史条件造就特殊时代的艺术,有的应该是学问功夫做得深浅和臻于境界的高下之分,何来怨悔可言?

  “功名丰纸,风雪千山。” 韩黎坤——水墨画艺术——浙江——中国——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年——二千年——历史当自有评说。

  ——冯远 (甲申岁尾 京华六和堂)

  (作者系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