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审美,包括观察美、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我们美术老师要揭开遮住学生双目的面纱,使高中美术欣赏课成为发现、审视、鉴赏、品味、升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
一、发现美、审视美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罗丹的《思想者》以回拢的手臂支撑头部,带动全身形体以弓曲团缩,咬手皱眉的动态表情及紧张的肌肉,表现他思绪的涌动和精神的痛苦。这是具有强劲生命力和丰富精神内涵的形体美;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中的《伏虎》,利用石料自然形态稍事加工,使其神形得以体现,气势雄浑,这是石质材料本身的材质美;凡高的《星月夜》、《向日葵》以奔放的笔触、绚烂的色彩,表现狂热的感情,使观赏者回味无穷,这是缤纷色彩的美;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平面与正立面的长、宽之比是接近黄金比的,这可是比例与尺度的美;《巴黎圣母院》正立面的那些直线、柱廊、拱券乃至光影等,都形成了富有变化的节奏,这可是节奏和韵律之美——而发现美、审视美正是升华、创造美的第一步。
二、鉴赏美、品味美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使人联想起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五绝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画一叶扁舟,几道水波,一老翁独坐船头,专心致志地在钓鱼,画面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赏者可以想象得出,这空白是水,也是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茫的境界,更加强了江面上寒意萧索的气氛,突出了寒江独钓的“寒”和“独”,联想会使人体会到意象空间的意境美。
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始皇兵马俑时,俑种类的繁多,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兵马俑以巨大的数量构成,显示了伟力感、迫人感和超乎寻常的威势,能让我们联想“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磅礴气势和严整的军威,令人感受到秦始皇“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雄姿。
鉴赏美、品味美,离不开想象,离不开比较分析,在想象、比较、分析中认知了美,品味了美,同时加深了认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体会了观察景物的角度,把握了作者的感情。既是一次审美的感受,也是一次情感体验。
三、升华美、创造美
升华美和创造美依赖于品味鉴赏,由运用至活用最后实现创造。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通过一双审美的眼睛来创造美、学以致用。学习《现代服饰艺术》一课,使学生了解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服饰艺术美的主要原则,服装艺术注重对材料、色彩的运用,式样的组合与创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文化的借鉴。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服饰作品,培养学生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另外,我虚拟了一个服装超市,里面有各种款式和颜色的衣服、裤、鞋、首饰等,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搭配,看谁搭配得最协调、最具有品位。联系实际思考讨论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应该如何着装?同时也可以由同学们推荐班级里着装比较大方、得体、雅观的同学上讲台展示。美术课堂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种审美教育境界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创造才能。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睛看世界,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情操。有了对世界审美的感受,学生笔下的美术作品才能渐渐地有形有声有色有情,他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构思,用心去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
总之,美是到处存在的,就看我们是否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你眼中的一片旧瓦房,在审美的眼睛中就是历史的沉淀与沧桑;你眼中的一块贫瘠的土地,在审美的眼睛里却是丰收的稻田;你眼中的一块普通石头,在审美的眼睛里可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我们肩负着美育的使命,一定要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