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评论
3  4  
PDF 版
· 一件难得的 历史人物画作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关于中国画《最后的嘱托》
一件难得的 历史人物画作品
■孙 克
  历史人物画《最后的嘱托》是画家周顺恺于1999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入选于当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得“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这是20世纪将结束之际,中国画历史人物画创作中很重要也很成功的一件作品。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往往有些当时或不为人注意的瞬间,经历史的证明是关乎到国家民族命运的一刻因而为后人所铭记传诵。古代的历史遥远而渺茫,只有传说与记载,没有任何形象记录,即使近代科技发达,声讯影像记载手段完备,亦有许多历史人事未能留下形象资料,所以,绘画便能发挥重现历史情景的功能。不唯如此,成功的作品,经艺术家的天才匠心,往往较照片更精彩。如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以其艺术真实性,概括地集中地描绘了伟大的历史,具有摄影照片不能达到的深刻性,从而更具有历史真实性。周顺恺创作的《最后的嘱托》便是这样一件重现历史瞬间的作品,由于它的题材涉及“文革”历史的重大事件,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概括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当它出现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国画汕头评选会上时,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也成为第九届美展作品中引人注目的作品,并经关山月先生亲自圈定获得“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的殊荣。

  十年“文革”,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损失,痛定思痛,中国人民永远记住它的历史教训,也深深怀念那些历史关头为正义的事业不计个人而献身的伟人们。对周恩来的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体现的党性和人格精神无比的敬佩和怀念,因此,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周总理为主题形象的文艺作品尤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美术创作更以其独具的再现真实可信的形象审美特性而占有优势。周顺恺的《最后的嘱托》取材于人们已熟知的历史瞬间。在1975年“四人帮”猖獗历史危机深重之际,周总理在进行最后一次手术前,他和邓小平讲话的情景。此作成功之处在于运用艺术概括的手法,简洁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场景,为后来的观众留下了充满壮烈悲情和正义精神的历史一幕。那样一种集人民和党的利益前途的焦虑、沉重的心情在画家的笔下,在他创造的历史氛围、形象、表情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最后的嘱托》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周恩来病中清瘦的面容,他的目光与充满关怀的小平做无声的交流。画面上的邓颖超、叶剑英、李先念表情凝重,对他们的刻画表现,加强了画面真切的历史具体性。

  画家周顺恺艺术功力深厚扎实,在人物画创作中没有避重就轻,相反他敢于涉险犯难,不仅直取这一沉重的历史画面而且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概括、具体、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熟知的革命领袖们的形象,造型严谨、准确、生动。他充分运用中国画的线条和水墨淡彩的功能,在生宣纸上勾勒形象,特别着重脸部和手部的细腻深入的表现,其他服饰、道具则相对简略,背景空间不着一笔,使主题突出,尽显中国画计白当黑之特长。

  当前国内文艺创作是繁荣昌盛的可喜状况,但在商品大潮冲击下,也出现了庸俗低下的玩世不恭的诸如“戏说”历史的作品。美术创作中商品性作品增多,严肃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相对较少,不过仍有许多画家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关怀社会,关爱人民,不断创作出有价值的好的艺术作品来,周顺恺便是其中一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