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南兄在厦门,据说很闲在。喝茶、钓鱼、画画、睡觉……这些年很是画了些画,据说喝茶闲聊不时有些想法,于是把这些闲聊时的想法画在了纸上。有人说好,他笑了。有人想要,就卖了。有人要出版,捡了些反转片印了一本小册子。
琳南出的这本小册子我不是很知道,他可能在电话中带到过,没有详述,我也没细问。及到我在书店碰到了这本小册子,见是琳南兄的就捎了回来。捎回这本小册子,江南已进入梅雨季节。然后自己的心情也开始阴郁了,于是一直没有去翻看。
今年的梅出奇的短,一城烟雨,满湖风絮,而后竟然“胜日晴丽”了,热得人不能出门。只能守在屋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翻阅琳南兄的画册,我以为我不在乎的。太多的画册、画展已然把我们的视觉意识磨得淡漠了。可是随意的翻阅还是被吸引了。
看画,我一直把自己退得很远,主要是想不先入为主的用主观来评判好坏。时下,当中国画笔墨本旨被许多人摒弃时,利用揉、洗、泡、喷等“绘画技巧”来“炮制”,画面灿烂、工艺复杂,已然有主流之势。我性亦弱,向来不敢逆时势,往往人云亦云。说多了、说累了、说腻了、说恶心了就干脆不说。
琳南却在一笔一划地画。画的程式是中规中矩的。没有制作、没有手段。出入宋元却又来源生活。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在坚持,但我知道他会一直这样下去。很久很久以前,他就这样固执了。
随手翻开画册,就是《秋气图》。开始看见这幅画,就不能停止。
究竟何故?我无从得知。
可能是那种关心秋息的情感,让我觉得心有所动。那是一种很熟悉的感觉。“画为心声”虽然知道这种感觉是中国画一向的要求,但很少人在为这个要求而画了。
我非常喜欢。因为这画面使我觉得秋气的晴朗高阔。喜欢轻微深浅的皴擦,还有那似丹还黄的秋叶。喜欢画里橘黄的基调,每笔线条和我隔着空气对望。喜欢那种隐隐的互动,让人觉得有无声的默默温柔。是非常柔和的那种,充满阳光,却又无比清亮,具有通过提炼表达自然的典型气息。
我没有再看别的画,因为知道有的画很淡,慢慢读才见出厚。有时候,越是简单纯粹的东西,越能够使人感动。再后来知道琳南一直想表现梧桐,表现秋的梧桐,那是他在杭州南山路漫步所见的。光影下铺天盖地秋色斑斓的梧桐,线条的枝,块面的叶,点点的悬铃。最后在画面只是简单的一枝,越是简单,越是动人,不是吗?
我为了他的感动亦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