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视点
3  4  
PDF 版
· “傅抱石巨作《雨花台颂》来源遭质疑”激起千层浪
· 韩黎坤书画 品赏会杭州举行
· 高云出任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 王和平出任 福州画院院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7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傅抱石巨作《雨花台颂》来源遭质疑”激起千层浪
江苏老画家纷纷呼吁调查《雨花台颂》流失内幕
■常 芬 韩红林 朱 同
  近期,美术报报道了傅抱石之子傅二石指认北京嘉信拍卖公司下月即将拍卖的一件重点拍品——傅抱石巨作《雨花台颂》乃系江苏省国画院旧藏。1990年他曾在江苏省国画院的库房里亲眼见到过这幅大画,这幅画公然现身拍卖市场。因此怀疑该画系被人从国画院库房“窃”出。为此,很多傅抱石的生前好友、学生为再次看到这幅画的出现而感到庆幸,同时更为它不明不白流落在外却无人问津而感到惋惜。傅二石先生日前呼吁有关部门能重视并出面调查此事。该文在读者中亦引起强烈反响。

  对于傅抱石创作的这幅作品,许多老画家对当年情景仍历历在目:他画了很多遍《雨花台颂》。为了画好纪念碑,他特意让学生去现场画来速写研究。为了体现“颂”这个主题,他省略了雨花台附近一些不适合入画的实景,特意用红色在前面画了一些花上去……如今这幅画又出现了,本月将公开拍卖。我们相信,关于《雨花台颂》的来龙去脉,终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张文俊:回忆和傅小石整理傅老遗作

  曾和傅抱石一起筹备江苏省国画院,国画院成立时任院办公室主任的张文俊先生回忆说,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去世时,当时省委派他到傅老家里整理傅老的遗作,傅老完成的没完成的作品都登记了。目录一共登记了3份,省委统战部1份,文化厅1份,傅老自己家里1份。张文俊一共在他家整理了20多天,他还回忆说,当时是傅小石协助他一起整理的,包括一些扇面啊什么的都整理了,大约一共整理出300多张。但是没有看到那张巨幅《雨花台颂》。张老在看了现在即将拍卖的傅抱石《雨花台颂》后告诉记者,显然,这张是曾在1960年出版于《江苏省国画院画集》的《雨花台颂》。当时没有放在傅抱石家里。

  

  喻继高:查起来并不是难事情

  画家喻继高透露,他在1960年春,曾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看到一张傅老画的巨幅《雨花台颂》。开始挂在江苏厅中,后来有人认为,该画的主体像个大坟包,感觉不好。于是,人民大会堂就悄悄地取下了这幅画,换成了另外一张其他画家创作的作品。自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张《雨花台颂》。对于江苏厅的那张《雨花台颂》是不是就是即将拍卖的这张?喻继高也表示记不清楚了。不过,他与卢星堂的观点一致,即将拍卖的这张确实为傅老的真迹。这么大的一张画绝对不会送给个人的。他说,既然傅二石说自己1990年在画院库房看到,而这张大画要拿出来拍卖了,就应该好好去查一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卢星堂:亲眼看傅抱石作《雨花台颂》

  画家卢星堂回忆了他亲眼所见傅抱石创作这幅巨作的情景:他说,1959年8月16日,他被调到南京,安排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布置办公室工作。任务是协助江苏国画院老画家们外出写生和创作。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傅抱石约他去家里看傅先生创作《雨花台颂》。

  那是1960年早春的一个星期天上午,他如约来到傅老家中。当时作画条件差,画纸就摊在地板的毯子上,傅师母(罗时慧)搬来早已磨好的一大方砚池黑墨,同时又拿来一小杯白酒。不一会,傅老进入画室,没有多说话,一口就喝下了酒,然后脱去了鞋子,只穿了双袜子,踏上画纸,十分专注地凝视画纸片刻,就开始动笔。大笔散锋在偌大的画纸上经营扫抹,不经意间,整个画轮廓就展现了出来。右上角伸展出浓重的苍松为前景,之后是层层有致的雨花台景物,虚妙无限的广阔田野、村庄和工厂等远景,一列少先队员正向上前进,整个画面一气呵成,大气磅礴。卢星堂当即了解到,这幅《雨花台颂》乃是傅老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创作的。后来,作为为江苏厅准备的装饰大画,这张《雨花台颂》与钱松嵒的《太湖春色》、张晋的《江南春》等几张画一同被送到了当时杨公井的著名裱画店——渊海阁装裱。卢星堂说,一般裱画要挂在墙上晾干半个月。当时为了赶时间,傅老就允许店里的张老师傅用炉子烘干。在裱画期间,傅老还带着他去店里看过。

  当时卢星堂看到的这张《雨花台颂》是否就是即将在北京拍卖的这张巨幅《雨花台颂》呢?卢星堂表示,他看到的那张应该要比即将拍卖的这张小一些。不过即将拍卖的这张《雨花台颂》确是傅老的真迹,这么大一张画是不会送给个人的,现在流在外面,非常奇怪。

  

  伍霖生:公安部门应该去查

  今年83岁,曾随傅抱石习艺近30年的伍霖生说,作为傅老正式的入室弟子,我是唯一的一个。当时,他上课,我就当助教。他所有要用的材料都是我给他准备的。《雨花台颂》很熟悉,我在他家看过他画这张画。画里不是有个碑吗,傅老原来不知道碑是什么样的,还是我去勾了速写给他看的。这张大的《雨花台颂》好像还是哪个单位要的,如果是江苏厅退回来也应该放在国画院。他画过很多张《雨花台颂》。这里有花,有松柏,是为了体现“颂”的主题。点红的,有梅花。先是画的工厂后来改成花了。很庆幸的是这张画出来了,中间有什么我们也搞不清楚,出来了就好,就能搞清楚。

  

  亚明儿子叶宁披露接触《雨花台颂》:“1996年有人要把这张画卖给我”

  这段时间,缘于《美术报》对傅抱石巨幅《雨花台颂》的流失内幕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相当多读者的关注。1996年夏天曾在南京市面上亲眼看到过这张巨幅《雨花台颂》的知情人,画家亚明的儿子叶宁向记者讲述了接触《雨花台颂》的详细情形,以及该画后来流传的基本情况。

  “1996年夏天,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画,后来差点就成了我的东西。”叶宁肯定地说。为什么时间这么肯定?他解释说,1996年,有人向他推销了这张巨幅的《雨花台颂》,他没有接。一年过后,这张画就上了北京嘉德公司的拍卖图录。谈起那次接触该画的经历,叶宁回忆说,某单位的一个熟人拿了这张《雨花台颂》给他看,要卖给他,一张口就开价120万元,没有中间人,没有回扣。那时候他没有这么多钱,凡是要买大东西,都要向父亲(亚明)去要钱。因为金额巨大,亚老就问他要买什么东西。他就一五一十地说了。想不到亚老把他痛骂了一顿,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东西绝对不能买。“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这张东西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叶宁说。因为他那时候还是个商人,叶宁就把这张画拿给了当时南京的一个大画商A,向他推销。谁知道A却认为这张画是假的,他就气得不得了,当面把A骂了一顿。回家后,他就把这张《雨花台颂》退还给那个熟人,不再管这件事。

  虽然与这张巨幅《雨花台颂》的首次会面很快就结束了,但关于这张画的消息不断传到叶宁的耳边。叶宁说,他没有接手这张画,就不知道又转手给谁了。一年以后,他突然在北京嘉德的拍卖图录上又看到了这张画。后来据说有人举报这张画是江苏省国画院的,嘉德公司就悄无声息地把这张画撤了下来。其后,这张画就流到了广东。1999年元旦,从南京到广州的一个书画贩子石某某似乎听到了什么风声,就来问叶宁,这张画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一听他这话,就明白画在他那边。他胆子小,当时我就告诉他,赶快处理掉,不要惹麻烦。”叶宁说。后来,叶宁就得知这位书画贩子把画卖给南京一个藏家,据说成交价是450万元。这位藏家可能后来又转手给了A。而据说A本人与新疆某集团公司有债务关系,于是又把这张巨幅的《雨花台颂》抵押给该公司。事隔几年后的今天,“这个烫手的山芋”又被北京嘉信拍卖公司捧上了。

  这张《雨花台颂》的价格一直偏低

  “可能大家都知道这张画的来路有问题,一直以来都在私下里转手,价格便宜得吓人。”叶宁向记者介绍说,1996年要卖给他的时候,开价120万元。当时傅抱石作品的市场价是多少呢?一平方尺10万元。而这张《雨花台颂》差不多要有80平方尺,粗算一下价格,就值800万元。而这张还是过去出版画册上著录过的,就不能按照通常的算法来计算画价,所以少说也要超千万元。但到了1999年,价格上升的时候,该画转回到南京的那次,也大概就450万元。“虽然这张画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能赚很多钱。不过赚钱归赚钱,违法的钱我是不赚的。”叶宁说。

  叶宁强调说,这张画的流失情况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如果公安介入,揭开这个盖子,一切马上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搞得如此复杂,有人不愿意认账,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不过这件事情是件大事,不可能永远被“捂”下去,迟早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他始终拒绝透露1996年向他推销这张巨幅《雨花台颂》的那位熟人的名字,并且反复强调,目前还不到说的时候,时机成熟了,他一定会讲。“这件事情除非是司法介入或者组织介入,否则我是不会说的。只要公安部门来调查这个事情,我一定把我知道的内幕全部说出来。”(本报南京讯)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