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4版:赏析
3  4  
PDF 版
· 松风鸣雪兔毫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松风鸣雪兔毫霜
黑瓷的历史和艺术魅力
■何 鸿
  黑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往往被遗忘,除了宋代茶文化崇尚“黑”道受到较高的礼遇以外,很少受到人们的青睐。就连后来的瓷器研究中,对黑瓷也往往是一笔带过。的确,黑瓷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瓷器历史长河中,宛若银河系几颗微弱的星星,不是很惹眼,但是存在的,并像其他瓷器一样共同构建了中国陶瓷的大厦。

  在夏商周“三代”以前的蒙昧时代,中国先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彩陶文化,因此,考古学上也将这一时期称为“彩陶时代”,主要以仰韶文化为代表。但在彩陶文化普及繁荣的时候,黑陶也渐渐初露端倪。如黄河流域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不仅烧成温度高,而且胎薄如蛋壳之“乌黑透亮”。无独有偶,在中国文明的另一个发源地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也出现了品质较高的黑陶,这种南北呼应的现象,确切地表明中国陶器时代,黑陶也是一个重要的表征。

  东汉时期,在浙江“越地”烧成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之前,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陶转瓷的过程。在这一时期,“青铜时代”占尽了应有的辉煌和荣耀。而陶器开始在文化的夹缝中适应性地生存。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高品质的黑陶。在这一时期的陶器装饰上,可以看到有与青铜器相类似的饕餮纹,甚至还有裸体人像、蝌蚪纹、龙纹、蛇纹等高品位的装饰。商朝以后,灰陶、白陶、印纹陶等逐渐取代了黑陶,成为重要的陶器品种。

  黑瓷的成熟期在两晋时期,在浙江杭州北面的德清窑,出土了成熟的黑瓷,胎呈红、紫或褐色,釉层厚实滋润如玉,且色泽黑亮如漆,闪闪发亮。造型主要以壶为主,如鸡首壶、四系壶等,与当时的青瓷名品“越瓷”造型基本相同。德清黑瓷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爱,在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发现了广泛使用的痕迹。当南方德清窑黑瓷处在兴盛时期,北方也开始了黑釉瓷器的生产。至迟在东魏时期,北方的黑釉瓷器已经成熟。

  隋唐以前,青瓷的文化含量远远高于黑瓷,仅凭色彩视觉传达的感觉就自然将人们的目光集中在青瓷身上。黑瓷,古穆、庄严、沉寂,决定了它的实用和审美局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崇尚自然主义美学的时期。“陶器以青为贵”——潘岳在《笙赋》中说:“倾缥瓷以酌酃”(缥,淡青色,青白色),“青”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色调。

  隋朝的短暂统一,没能让我们留驻更多的目光;唐代瓷器的“南青北白”托起了中国瓷业的第一个高峰。作为单色釉瓷器的黑瓷,便显得很珍贵了。唐代的黑瓷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在安徽的萧县白土窑出土了少量的黑釉瓷。在陕西铜川的黄堡镇出土了黑瓷塔式罐。在河南的贡县、鹤壁、密县、郏县和安阳等地都出土了黑釉瓷器。在山东淄博也发现了黑釉瓷器。很显然,这些黑瓷未能挤进当时瓷器的主流。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唐代“饮茶”文化的审美观。茶圣陆羽的“青则宜茶”将越窑青瓷的地位提到了最高。而白瓷又受到了当时文人的称颂。如果说唐代以前的黑釉瓷器是以纯黑的形式出现,那么宋代以后的黑釉瓷器则黑出了文化和美学。宋代黑瓷的主要窑口有:定窑、耀州窑、吉州窑和建窑等。定窑是以白瓷擅名的窑口,是与官、哥、汝、钧等并称的北宋五大名窑。耀州瓷是以青瓷闻名于世,与越窑青瓷相比肩。而耀州黑瓷则是在唐代陕西铜川窑黑瓷基础上发展的,而宋代耀州窑的中心正是陕西铜川。宋代耀州黑瓷,史料少有记载,大多是对耀州窑青瓷和白瓷的赞誉,出土也少见。也许宋代耀州窑黑瓷已经停止了生产,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吉州窑和建窑都是宋代名窑,以釉色变幻无穷和独特的装饰著称。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的永和镇,其烧造的历史,根据考古证实和史料记载,始于唐代晚期,终于明代晚期。建窑位于福建建阳县吉水镇,其创始的年代也在晚唐时期。吉州窑最辉煌的时期是宋代,从当时的史料记载可窥见一斑。

  宋代与唐代茶文化美学内涵的最大不同在于唐代“青则宜茶”,而宋代则是“茶白宜黑”。北宋以宋徽宗赵佶为首的君臣斗茶之风,不仅波及群臣,也兼涉文人逸士。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而在宋代的斗茶场上,吉州窑和建窑茶盏是最为受宠的茶具。从当时的诗文评价中可以看出来。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说:“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因展蜀画鹧鸪于书馆,……”。宋代徐竞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写到宋代茶文化对高丽的影响,其中就提到“金花乌盏”,很可能就是吉州窑的黑釉玳瑁盏。从上面的诗文评价中,我们也许很难区分建窑和吉州窑的区别,因为这些黑釉名品在建窑和吉州窑中都能找到。

  两宋时期,黑瓷的文化和美学内涵大多是通过茶文化体现出来的,随着宋徽宗等人的远去和斗茶文化的衰落,黑釉盏类的黑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反,茶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弘扬和发展,日本人将这种黑色的茶盏称为“天目”。时至今日,我们只能在国内或日本的茶馆里看日本人表演“茶道”了。但让我们稍感欣慰又觉失落的是,在西夏和金两个短暂的王朝里,我们还能见到一些粗犷的黑瓷,但他们的命运也像这两个王朝一样,始终没有挤进中国历史的正脉。正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在西夏王朝的故土上,留下的多是盗墓者的足迹和草原的荒凉。当我们看到那些刻在黑釉瓷器上充满智慧和内蕴的西夏文字时,我们除了对西夏先民的崇敬和钦佩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元明清时期,中国瓷业的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而我们基本上也被淹没在两种视像的海洋里,一是素雅沉静的青花,一是五色斑斓的彩瓷,黑瓷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偶尔在元代的草原和康熙的宫廷里能见到一些。黑瓷其实也是挺美的,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很难见到黑瓷,黑瓷的消失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它“黑”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