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油画
3  4  
PDF 版
· 咫尺之作 信步沪上
· 编者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咫尺之作 信步沪上
□本报记者 王凯 实习生 黄蔚昵
  记:1987年,中国美协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油画大展,对中国油画界当时的创作情况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事隔20多年后,内地的艺术市场相比上世纪8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作为中国美术工作者最大规模的团体,中国美协近些年来组织国画展览比较多,而油画展览相对就少一些,此次美协在上海筹办“‘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的出发点是什么?

  戴: 1987年的那次油画展规模很大,当时每天的观众量达到了近2万人。应该说那次展览推出了一大批油画家和油画作品,像徐芒耀、朝戈、艾轩等,可以说今天中国油画界的很多中坚力量就是从那届油画展走出来的。那个时代是计划经济时代,解放以后中国内地油画从没有搞过这样大型的全国展览,这也给很多油画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当时展览结束以后,其中部分作品又分别于美国、日本两地展出。之所以到美国和日本展出,主要是因为80年代中国油画市场的萧条以及对油画走入市场的一种尝试。这几年美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市场的繁荣,都表明整个美术产业形势非常好。国画市场发展比较快,反观油画,从全国范围来讲,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浙江和山东作为两个大的美术市场,也是文化大省,但是油画市场很不健全。我走过很多地方,国画家展示的舞台和进入市场的渠道比较多,而油画家却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群体,真正有市场的油画家保守一点说不超过100人,具有市场潜力的也只是塔尖上的作品。由于全国性油画展览不多,油画家展示的平台、进入市场的渠道相比国画有所欠缺。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这样的展示平台,让全国性的活动将油画家聚集到上海这个舞台上展示。这种展示不是一般意义上美术作品的展示,而是通过这个展示,让更多的油画收藏爱好者去收藏油画作品。通过这次展出,作品能被某个画廊、经纪人或单位看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想给更多油画家提供一个渠道和平台。

  记:近几年来,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产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有关部门也适时发出发展美术产业的口号。包括画廊、拍卖公司在内的艺术品经营单位的日渐发展也激发了美术工作者创作热情的高涨。美术产业与美术事业的发展成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名词。您如何看待美术产业与美术事业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上海作为中国美术事业高度发达地区,无论在展览、研究、教育还是在收藏上都走在了前列,很好地起到了文化艺术交流窗口的作用。此次展览由中国美协与上海美协一同策划、筹办,对于这个展览选择在上海举办,您认为有什么意义?

  戴:从我们美协工作的本质来讲,是发展美术事业,但是近几年,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到支持和扶植美术产业的发展,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美术事业的发展肯定会促进美术产业的发展,美术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为美术事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美协的任务主要是发展美术事业,另一方面也要支持和扶植美术产业的发展。小幅油画的创意目的也在于扶植和支持油画产业的发展。上海30年来的开放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从激情走向了休闲。人们在艺术作品给予的心情放松中得到精神愉悦,这一切在越来越现代化和高度发达的大都市更为凸显,因为大都市本身就是市民与艺术家共同设计出的生活艺术作品,小幅油画在上海这座城市举办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纵观整个全国油画市场,上海的画廊特别多,且主要是油画。美协方面在上海办展览经验丰富,包括第一次全国油画展,在动员、组织包括布展、策划方面都有很好的考虑,美协将小幅油画展放在上海来办是对上海大都市油画艺术创作思维的新认识。上海方面也有很好的配合,无论是上海美协还是上海美术馆都很积极,因而我们对这次活动信心十足。

  记:本次“‘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作品征集活动,参展艺术家需要通过何种途径参加此次活动?对参展作品的题材与尺幅上有哪些要求?如何控制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主办方,中国美协为何考虑展览作品选择小幅油画?

  戴:参与者可将自己作品寄往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办公室收,题材方面我们没有具体的限制,作品的尺寸边长最大不超过70cm、最小不小于40cm。收件日期在8月21日至8月30日之间。

  朱:这次活动是全国画家自由投稿,不经过任何环节。第一步是把作品的照片寄来,先评选照片,初选结束后,再通知你把原作寄过来,再评原作。为控制数量,每位参选者最多交2件作品照片进行初选。

  杨:选择小幅油画是从家庭的需要出发。大幅油画应该说是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比较合适,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想让这些小幅油画进入家庭。“风景、风情”这个主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宽松的题材,更适合大众口味,更适合走入家庭。应该说主题性创作、历史性题材都非常好,我们之所以选择小幅与我们的定位——贴近生活、讲究艺术趣味、讲究美有关。

  小幅油画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但有人可能会怀疑它的学术性。实际上我们在评选作品的时候对学术上的把关十分严格,所以商品化肯定算不上。提倡进入家庭,但也要有学术水准。作为筹办单位,引导作用不容忽视。贴近生活仅仅是在体裁上的贴近,但并不影响学术上的含义。一看风景、风情好像是一个比较轻松的题材,实际上它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在反映生活,表现美的方面更轻快。只有多角度的实验,展览才更有意义。

  记:这次展览对上海艺术产业的发展和普通百姓对油画艺术品的鉴赏和购买将会有什么影响?

  朱:上海有很多画廊,对此次画展肯定会非常关注,从中会发掘人才,对画廊的发展也会起到推进作用。这次画展仅仅是一个尝试,也许我们第二届做的就不是风景、风情了,而是另外的专题了。要建立中国油画市场仅仅靠我们还不行,还需要每一个画家对问题的认知以及他们的选择能力。这两者结合起来,我想形成中国油画市场的可能性才会越来越大。

  戴:对于油画进入家庭,一幅文化含量很高的艺术品挂在家里,对整个家庭文化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就这一点来讲很多人还是有距离的,这跟我们的教育有关。与欧洲相比,我们还存在缺陷。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一幅好的艺术品装饰家居,其实能起到画龙点睛之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幅油画进入老百姓家里,使我们整个家居环境、文化氛围和老百姓对艺术的认知逐渐地提高。强调小幅,是因为从画的尺幅、价格、家庭的实用性上也相对方便。今天国画市场逐渐成熟起来了,而油画仍然是一个“尖端”市场,对大多数油画家来讲,还没有一个平台和渠道。市场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引导和培育。我们搞这样的活动,实际上也是想能够为油画市场的建立进行一些尝试。今年是第一次,今后可能会一直做下去,逐渐去引导和建立一个油画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既可以满足一些收藏家的需要,更多的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去满足人们生活提高以后对文化需求的需要。人们对油画的认知可能还不够,所以还需要经过我们的一些努力,使得理念和想法与社会、人民的需求更多地吻合起来。如果说第一届油画展是一次纯学术的展览,这一次画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给更广大的油画家提供一个进入市场的渠道。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对油画有所认知,使油画市场逐渐成熟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