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画家
3  4  
PDF 版
· 笔意纵横写春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笔意纵横写春秋
——赞庞均的意笔油画
■肖 峰
  庞均是我国杰出的油画家。当我多次到台湾访问时,艺术界的同行们常对我讲:“像庞均先生这样,能以画笔自如地写生作画,短时间内表现得那么充分、清新、利落、准确、一气呵成、淋漓痛快,且富有中华神韵,为数者不多。可见大陆美术院校培养出来的画家功力扎实,修养全面且具有创新精神,值得学习。”听到这些赞语,我暗中为这位老校友、老同学的成就感到高兴。当我在台北庞均家作客时,目睹了数以百计他的作品后,使我折服,由衷地佩服这位勤奋而天才的老学弟。

  今天,当数码照相机、摄影机、多媒体高度发达之际,许多人靠着“高科技”得以安闲地在家“关门画画”。而庞均老弟则我行我素,数十年来始终如一,默默耕耘,面对造化,贴近生活,以画家的眼睛去审视自然,以自己的深情去表现生活,用自己的画笔去妙造自然。因此他的画作根植于造化,迸发自心灵。是精神的闪光,内气的勃发,灵魂的闪烁,人格的体现,修养的综合。具有“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的气概。

  五十六年前我所认识的“小庞均”,今已古稀之翁了。他出身于艺术世家,名门望族,父亲庞薰琹,母亲丘堤,是上世纪30年代我国画坛新兴画派“决澜社”的领军人物,他与姐姐庞涛,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显示了童年的天才,十三四岁就在杭州国立艺专成为我们的“同窗”了。他聪慧、勤奋、虚心、好学,学习成绩裴然,是有名的“小学弟”。人家是“三十而立”,他是“二十而立”。50年代起,他已经七次参加全国性的画展,八次参加北京市的展览。他的成名之作《工地洗衣组》,当时被观众誉为“十年来优秀油画作品”,是首都油画家的少壮派。但在那“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父亲庞薰琹虽受周总理之托,为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竭尽全力,反成了右派。庞均秉性刚直,不善世故,也受到冲击,极大地影响到他艺术才能的施展。“文革”中许多时间都消磨在改造、劳动之中,直到“四人帮”被粉碎,才再次焕发了艺术青春,成了首都美术界的佼佼着,并获准赴境外定居、探亲。所以说,我们的这位小学弟,多年来,路途坎坷,岁月蹉跎,曾在痛苦中抗争,在困境中发愤,身陷囹圄却志在千里,他的苦学与钻研精神是惊人的,逆境养成了他良好的艺风与学养。正如僧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坚久;涉世不难矫俗,难于自持;做事不难敏达,难于深思;研义不难领解,难于精确。”庞均深悟其理,一心扑在艺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少小离家老大回”,今天,在他七十华诞之际,回首都北京举办这个纪念性的画展,意非寻常。

  庞均油画的艺术特色应该如何来定位?台湾的一些艺评家称他为“东方表现主义”,我看有道理,但表现主义有多种多样。康定斯基也称自己为表现主义,但那是抽象表现主义。庞均的油画应该称之为“东方具象表现主义”或“写意性油画”似更恰当。

  庞均的许多艺谈及学术论著中,我认为以下的几段文字极为重要,可视为箴言,概括了他艺术的理想与追求:“艺术之所以具有永恒价值,在于追求不同。艺术必须是个性的、不重复、创新的。” “艺术家能够成功地创新,乃是自身民族文化渊源所孕育之灵感所在。”“文化承传往往是精神性而非技术性的,影响一生的不是任何‘艺术形式’与‘技法’,而是精神”。“中国成熟的油画家,大可不必按照西方的创作模式表现自己,此乃缺少自信而流于被动。然,追求油画民族化之创新,绝非如同水墨般以稀薄油彩而可达,油画技法不可丢,必须精益求精。关键在于把中国美学与人文精神注入油画技巧,创新技法表现自我,以达完美境界。”

  庞均在油画上的主张是,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继承西方油画丰富表现力之言语,从深层次揭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抓住“写意性”这一中国绘画之特色。以“写”为核心,以“写”来表现,以“写”作手段和审美对象,最终要看“写”与“意”结合的程度。几十年来,在油画上他追求“写”意这一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这形式不是常人所说的事物的外表,而是“气”与“象”的契合无间、浑然一体,是一种活生生的内在精神,抓住了艺术本体。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说:“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趣为最高境界。”而这些油画境界正是通过“写”意来实现的。

  庞均老弟取西方艺术之功,以中国文化之道,取其精髓,有机融汇,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言,我尤爱他所画的风景与静物,如:《来至巴黎的牡丹》、《薰琹遗韵》系列、《白日霭悠悠》、《离天三尺三》、《漓江烟雨》、《沉默的灰缘》、《老旧的东西》等这些佳作,不论是“艺术表现”、“视觉效果”、“笔力功夫”及“色彩震撼”,均达到很高的造谐,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18年前,著名评论家邵大箴教授在庞均画集的序言中写道:“这是中国的‘写意性’油画,浸透着中国人的审美感情,不,更严格地说,这是庞均君,一位有民族自豪感,有民族责任心和民族文化修养的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写意性’油画,他的创造是对中国油画事业的一分奉献,是对世界油画事业的一分奉献。”我想这样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今天。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2006年8月于杭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