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视点
3  4  
PDF 版
· “蒲公英行动” 持续进行的意义
· “蒲公英” 在行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蒲公英” 在行动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暨 “蒲公英行动”研讨会在湘西召开
  (上接第1版)

  画画也是一种“奢侈”

  喜欢美术活动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在偏僻的山寨随处可见儿童用随手捡来的粉笔、碳条或土块在房前屋角涂画的图画。在城市,少儿除了有正常的课堂美术学习外,为数众多的孩子还可以持着价格不菲的绘画工具参加各种美术培训。然而,在中国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却没有这种机会,甚至没有上美术课的机会。以湘西自治州为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有小学2200所,小学生总数为298061人,而小学美术教师人数仅为190名,平均1568.74名学生才有1位美术教师。我国贫困地区美术教师奇缺,加之缺乏美术课所需要的基本美术材料,对连支付100元学费都困难的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学习美术是一种奢侈。研讨会上,在回顾自己多年来对湘西地区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时,谢丽芳老师哽咽了。

  “蒲公英”理念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美术教育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人类的童年即有美术,个体的童年也离不开美术。儿童是人类社会中有赖于成年人关怀和培养的生命体,同时又是民族文化血脉的继承者,它不仅仅关系到儿童个体的精神生命,更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继承与发展。享受美术,是每个孩子在美术教育上应获得的公平,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儿童进行美术学习,“蒲公英行动”自成立以来,以“推动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并从中探索出一种可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小学美术教育推广的教学模式”为宗旨,较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了乡土资源,对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做了归纳和整理。在力求让所有儿童获得美术教育的公平时,把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的美术教育融为一体,这既促进了对非物质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使我们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延续。

  “草根”的身份

  从1998年初的湘西农村希望小学美术教育调查到2003年暑假“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在湘西启动,推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逐渐展现。当年确实有些人低估湘西搞美术教育课题实验,认为这里经济落后搞美术教育条件不足,湘西提出这个课题是变相“化缘”,教育体制内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个课题只有“草根”身份。就如民间美术具有的草根生命力,这个农村美术教育课题实验,在谢丽芳和刘宇新两位老师的坚韧努力下,实验的成果和影响逐步走出大山,被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深刻人文情怀的人们所认识。这个时候,文化教育界有识之士纷纷伸出援手,湘西课题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多的民间支持。“蒲公英行动”实质上是一个民间活动,所有的老师是教育者也是志愿者,很多老师自费来到这里,但“蒲公英”更期待着社会、政府的关注与支持,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与教育。

  “家”的团队

  “蒲公英行动”正是由于这种“草根”的身份,课题组如同一个大家庭,这里没有职位的高低,是一批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工作者的集结体。这里既有著名的学者也有代课教师,既有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也有贫困地区的美术教师,他们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平等的教育交流平台。虽然没有现成文本和固定教材,但在谢丽芳、陈卫和等老师多年倾情投入的感召下,很多美术教师走入民间,考察美术资源,并随着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一批对民间美术有着强烈感情、教学理念先进、能够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师资队伍,为这项事业的深入开展积攒了人力资源。

  “蒲公英”的传播

  “蒲公英行动”通过教学点的实验,探索一种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相结合的、可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育中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可推广的模式,并已从湖南湘西、江西九江、陕西安康逐渐延伸至江苏无锡、陕西旬邑、贵州台江、黎平、雷山等地,同时将课题延伸至云南、内蒙古、西藏等地,并利用讲师团的形式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省份进行“蒲公英行动”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逐步推广,“蒲公英”的精神正在播向全国。

  “蒲公英行动”虽然命名为一个课题,但它已经是一个超越“课题”的行动。它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区域范围内关于儿童与中国民间美术传承的有效模式,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组所做的这一切探索,为我国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参考,对儿童美术教育普遍以获奖率、升学率为评价标准的观念,对经济发达地区少儿美术教育中功利性、形式化现象,而引发出更广泛和深刻的思考。“蒲公英行动”更多的是一个启迪,而不是一个标准。相信随着各方有识之士的凝聚和职能机构的关注与支持,“蒲公英”的精神将洒满中国乡村的每一个校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