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6版:画家
3  4  
PDF 版
· 线的追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王西京
线的追求
  解说1:很多人都评价说王西京的古典写意人物画最大特色就是他随意挥洒、风骨飘逸的线条,看他的画是一种感受线条魅力的艺术享受。正是他画笔下流淌的这些极简约疏放的线条,为中国人物画坛带来了一个个深具古典意味和传统人格魅力的艺术形象。王西京认为画人物画最难的就在于:如何把各种特点的线组织在一起,去艺术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和画的意境。

  王西京:线的组织它有很多艺术规律,这种艺术规律怎么和自然规律巧妙地结合起来,它既表现生活,但是又有画家主观的情感在里边,这个难度就比较大。我有时候觉得这个勾线是一个功力,组织线条是一个人的灵性。

  解说2:唐代仕女是王西京最爱画的古典人物类型之一。他往往只用极简约自由的几根主线勾勒人物主体形象,然后用虚实疏密刚柔相间的配线准确而流畅地捕捉人物的衣纹质感和动态之美。

  王西京:我画的唐代仕女,带有一点点变形,因为唐代人盛世文化它比较崇尚一种丰满,这种丰满它能体现一种大国盛世文化的感觉——表现唐侍女的这种雍容华贵,这个线一定要勾得非常典雅,但是虽细当含有一定的阳刚在里边,这时在线的勾勒上你要把它的一种阳刚体系体现出来,侍女它有阴柔的美,但是它又突出阳刚的美,所以这个线条的勾勒和组织要根据每一个题材去变化。

  解说3:王西京自幼酷爱人物画。他画人物线条的基本功,来自在西安美院附中上学时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典线描人物画的广泛临摹,从《八十七神仙卷》到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从陈老莲的人物画到永乐宫唐代壁画,王西京都下过长时间的苦功。由于当时是“文革”时期,这些作品都在破四旧之列,他只能偷着学。

  王西京:我有过一个非常好的经历——当时把这些作为四旧的东西封存起来总得有人来看管,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班,而且我又主动要求承担了这个任务,这样就有机会去翻阅、特别是临摹那些东西了。那时候临摹这些东西是不得了的事情,都是背着人的,到晚上把它偷偷地取出来,然后在自己宿舍里边先用黑纸把灯蒙起来,才敢开始临画。这样好像有一两年时间,几乎当时的一些名作,我觉得差不多都临了——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因为中国人用线实际上是一种内功,它是用气,就是提着神,提着劲,它要求你心态特别静,要没有一点杂念,你如果想着别的话,这个线绝对画不好。

  解说4:从西安美院附中毕业后,由于“文革”时期大学停办,1966年,已经考上大学的王西京不得不到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工人,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画人物画的理想。幸运的是一年后,他被招聘到西安日报社,从此开始了长达18年的美术编辑生涯。在18年繁忙紧张的美编工作中,王西京认为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对人物画线条的造型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这一时期,他不但为报社画了两万多幅速写插图,还出版了20多套连环画。

  王西京:当时的报纸刊头设计、插图、包括版面是靠手工的,这种插图和版面设计的量非常大,有时候一个晚上也就两个小时,就要画三幅四幅这样的插图人物,平均半个小时就是一幅。一幅插图从看文章构思到完成,那时间是相当紧张的,第二天30多万份报即撒遍全城了,是不容你有一丝懈怠。这个对我的磨炼是非常大。

  解说5:在找到自己人物画线条风骨飘逸、简洁疏放的艺术个性之前,王西京还走过一段画写实人物肖像的路。从1977年到1989年,王西京创作了一大批历史人物画和名人画,有些作品还在画坛引起不小的轰动。但王西京并没有陶醉于写实人物画的成功之中,他觉得这些写实画还只是打基础,不能张扬自己的艺术理想。经过长时间的思索,王西京决心回归传统,从他自小喜爱的唐诗宋词中寻找心中人物的古典诗情画意。他借鉴现代艺术的某些抽象因素,试着摆脱写实线条的沉重,让自己的画笔变得轻松简单、随心所欲起来,这时,王西京发现自己笔下的线条开始变得有飘逸的韵味。

  王西京:这种飘逸我觉得难度比较大,因为你必须把人的造型,包括你所领悟的各种现代艺术手法,非常自然地、随心所欲地把它体现出来,不是刻意的;画到这个地方你应该怎么去做,胸有成竹,随心所欲;达到炉火纯青这样一种境界你才能得心应手。一幅画你画家画得轻松,观者才能看得轻松。

  解说6:近年来,王西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向前探索。在他的笔下,笔墨技巧和激情越来越褪去,画中人物越来越符号化,线条勾勒也越来越归于平淡疏放,他越来越追求一种静默纯真的古典诗化意境。有人担心王西京这样画会丢掉自己的艺术特色,但王西京认为这是一种心画,是由写意阶段进入到写心阶段的一种尝试。

  王西京:心画实际上就是对心灵、对境界的一种表述,它有一种很强的人生态度和一种宇宙意识。这种探索我想虽然是一种尝试,但是我会一直走下去。一个画家,你的境界有多高,你的胸怀有多大,作的作品的胸怀就有多大,你的作品的容量就有多大。在艺术创作上没有终极目的。

  (陈瑞、龙晓军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