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瑰宝。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和伴存物,铜鼓的产生和发展的故事就成了人们待于探究的“谜”。铜鼓纹饰是铜鼓文化的奇迹之一,鼓面的太阳纹和各种蛙饰加上充满生活趣味的鼓身纹,都从各个方面给人们讲解铜鼓的故事。铜鼓是一部无字的珍贵历史文献,是我们中华各民族的骄傲。
在中华传统器物中,鼓的起源是很早的,相传在神农氏时就有了土鼓,黄帝时代有了鼙鼓,传说黄帝在征伐蚩尤的逐鹿之战中,巧用夔兽皮当鼓面,用兽骨当鼓棰,制成军鼓用于战争,终于打败了蚩尤。到了商周时代,铜器铭文和甲骨文有关于鼓,击鼓和鼓声的文字,此后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中,鼓对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与鼓相关的文化。
说到中国的鼓,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的常常是那些节庆典礼上直径一米有余的巨型大鼓,还有那些遍布于民间的各式精巧别致的腰鼓,这些木腔皮面的北方鼓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瑰宝——铜鼓。
铜鼓的故乡在我国南方,它的主人是古代聚居在江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据史籍记载考古发现,东起广东北江南岸,西达中缅边境,南抵海南岛,北至四川嘉定江中游的广大地域历史上是铜鼓盛行的地区,至今居住在云南、广西、贵州、湖南等省的佤,彝、壮、瑶等少数民族,其社会生活仍与铜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铜鼓的样子是很奇特的,外形如座墩,又似鳆鱼,它的总体特征是“通体铜铸,平面曲腰,一头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它的上边是鼓面,为受击部分;下面是共鸣腔,称为鼓身。鼓身由上而下分为胸、腰、足三段;鼓面和鼓身饰有各种花纹、图案,部分鼓面边沿有立体装饰,这些图案纹饰丰富生动,犹如形象的百科全书。然而,由于创作和使用铜鼓的民族古代都无文字,关于铜鼓和铜鼓纹饰所负载的史实及文化信息早已淹没无闻。而民间传说多具有神话和传奇色彩,使原本已扑朔迷离的铜鼓与铜鼓文化更加神秘莫测。
我国现有铜鼓数以千计,这些铜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民间世代相传留存下来,是为传世铜鼓;二是从地下所得,称为“出土铜鼓”。有趣的是所有来自地下的铜鼓都是耕地修城的过程中意外所得,而且这些铜鼓大多是被孤零零地埋在地下,没有伴存物,所以隋唐以来人们视之为“怪异”。
“传世铜鼓”没有文字记载,“出土铜鼓”又没有伴存物。所以铜鼓的故事一直是个谜。
直到19世纪末,人们把铜鼓当作历史文物做研究,铜鼓的奥秘才为人们所了解。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历史史实、多彩的民族风情、灿烂的民族文化都如诗如画般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是那些在我国现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仍然保存旺盛的生命力的习俗历史和文化的源头,这便是铜鼓文化的奇迹之一——铜鼓纹饰。
铜鼓纹饰遵循着美观与实用,装饰与器型相统一的原则。鼓面中间受击处有一突出的太阳纹,鼓面非主要受击处和鼓身用一道或一组阳线构成太阳纹的韵圈,韵圈全以各种连续纹带,鼓面边沿或鼓身两侧装饰各种人物动物图像,将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造就了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当然铜鼓上的装饰不仅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体,而且也是创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即使是使用铜鼓的民族,铜鼓纹饰所附载的史实和文化信息似乎也难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答案。于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千姿百态的铜鼓纹饰就像一幅幅生动而又陌生的图画,即引人入胜又令人费解。太阳纹就是其中之一,鼓面中心的突起因状似太阳,故称太阳纹,它是铜鼓上出现最早也是最基本的纹饰。
在人类社会早期,太阳曾是许多部落崇拜的偶像。据史籍记载,我国古代南方各少数民族也有“祀日”的习俗。当铜鼓脱离炊具,变形为乐器并上升为礼器时,鼓面的光体纹,逐渐转变为太阳纹。它既象征着使用铜鼓的民族对于太阳的崇拜和信仰,也是对有权主持祭祀并占有铜鼓者自身的神化,当然鼓面装饰太阳纹也有实用意义。纹饰处于鼓面的中心部位,突出的纹饰增加了鼓面受击部位的厚度,使鼓面厚实耐击,易于传音,因此也有人认为太阳纹是击鼓时鼓向外辐射传音的象征。
不少铜鼓在鼓面、鼓身腰部饰有大量叙事性人物图,内容有舞蹈、划船等。这是古代南方各民族生活的生动描述,也是铜鼓写实性纹饰中最有趣的部分。在舞蹈中,几乎所有的舞人都化装成鹭鸟的样子,鹅的羽冠,飘逸的吊裙,伸展的双臂,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原始民族神秘肃穆祭祀的场面。
也许创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早已把铜鼓作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将民族灿烂的足迹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融于铜饰之中,以致于后人很难将两者分清。史实的朦胧,理想的绚丽更造就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铜鼓上的立体蛙饰,属于这一种。一些学者认为铜鼓上垒蹲蛙就是交后蛙,祈求民族昌盛,子孙满堂的寓意是十分明显的。史实也罢,传奇也罢,图腾崇拜也罢,总之,我们领略到了南方各古老民族的奇异风采,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足迹。比如北流型,灵山型铜鼓上的“钱”纹;遵义型,麻江型铜鼓上的葫芦纹、八卦纹以及由动植物组合而成的人丁兴旺、富贵有余、云龙献寿等主题纹饰都充分反映了秦汉统一南方之后,南北方各民族在政治、文化上的发展,显示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