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综艺
3  4  
PDF 版
· 中国画之构图轻重与欣赏入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画之构图轻重与欣赏入门
□章宝华
  卡夫卡说:“艺术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感染人们的。”结构在美术作品中体现为题材因素、形象及与之相关的色彩、明暗、光线、线条等在作品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往往也称之为布局、构图或经营位置。

  中国画历来十分讲究构图。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全文都是关于构图的内容。谢赫《古画品录》中的“经营位置”,专指画面的布置,即人和物应置放在画面的何处。今人潘天寿讲得更为具体,有的甚至触及创作的笔法。他在《潘天寿谈艺录》中说:“画须站得住,故不可不重布局结构,也即取舍、主次、疏密、掩映、斜正、撑持、开合、呼应等原则。”潘天寿所云是对中国画创作中构图重要性的强调和构图经验的总结。用于中国画的欣赏,也讲得通。《文心雕龙》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画与文通。中国画的创作,即是抒发自己的情思、观念——写意。正所谓“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中国画,从形式上看,乃是一定的笔墨技法下的构图。构图之所以然,是因为画者意之所使,意之所需。中国画欣赏,就是观其画而知其意、得其趣。因此,欣赏中国画必须从构图的解读、感受开始,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

  然而,中国画构图上的术语总是偏重于绘画技法,不谙中国画创作的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往往会对此产生晦涩难懂、无从把握的感觉。因为他们往往既无绘画经验,又无多少阅画经历,且中国画的知识储备少得可怜。不曾想到的是,丰子恺对中国画构图的信手拈来之说,却能让人茅塞顿开。他的独特体悟和独特用语,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独特而便捷的感悟通道。这里不妨把他《劳者自歌》中的一则摘录于下。

  在经营画面位置时,我常常感到绘画中物体的重量,另有标准,与实际的世间所谓轻重迥异。

  在一切物体中,动物最重。动物中人最重,犬马等次之。故画的一端有高山丛林或大厦,他端描一个行人,即可保住画的均衡。

  次重的是人造物。人造物能移动的最重,如车船等是。固定的次之,如房屋桥梁等是。故在山野的风景画中,房屋车船等常居画面的主位。

  最轻的是天然物。天然物中树木最重,山水次之,云烟又次之。故树木与山可为画中的主体,而以水及云烟为主体的画极少。云烟山水树木等分量最轻,故位在画边上不成问题。家屋舟车就不宜太近画边,人物倘描在画的边上了,这一边分量很重,全画面就失却均衡了。

  丰子恺寥寥数语便道出中国画常见景物在画面中应有的位置。读来,仿若眼前就有一幅中国画。其中的动物、人造物和天然物由重向轻递减,人畜、动静、树木、山水、云烟也各有轻重之别。景物的轻重决定其在画面的位置,位置是否得当决定画面是否均衡,画面是否均衡决定绘画作品是否美妙动人。初通文墨的人,都能看懂所引的这几段话的意思,且与他所储备的中国画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有无无关。在中国画欣赏课上,美术教师若能借助于构图轻重说,即以景物的轻重决定景物在画面的位置,在面对那些无缘多看多练中国画、缺乏中国画知识、缺乏中国画欣赏经验的青少年学生时,将再也不会出现要么失语,要么教师谈得夸夸然,学生听得昏昏然的现象。青少年一旦掌握了构图轻重说,就可以由此毫不费力地步入中国画欣赏的大门。

  构图轻重说,是丰子恺的一大创见。虽是他的感悟,却反映了中国画构图的普遍原理。也可以说,这是丰子恺个人创作经验与中国画构图规律之谈。不仅对中国画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指出了一条中国画欣赏的入门之径。

  需要指出的是,丰之恺的构图轻重说,虽然能引领青少年步入中国画欣赏的大门,但是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还需领悟一些绘画技法。这是因为,他的构图轻重说,似乎旨在阐明景物众多的中国画,整体上是如何构图的。题材单一、仅限于一物的中国画,如单纯的花卉图,这类画作为数不少,有文同的《墨竹图》、“扬州八怪”的花卉图、齐白石的《牡丹》、潘天寿的《雁荡山花》等等,和所有中国画的局部构图,套用构图轻重说,就显得相当困难。因为单纯的花卉图,花卉的杆、枝、叶、花始终是一个整体,不像构图轻重说中的各种景物,可以分开来,论轻重,谈位置。所有中国画的局部构图,往往仅限于一物,甚至是一物的一部分。如人物,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部分的位置是由其生理结构决定的,而不是由其各部分的轻重决定的。因此,欣赏题材单一、仅限于一物的中国画和所有中国画的局部构图,还得借助于其他相关的构图知识与技法,如前面所提到的潘天寿所说的构图原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