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寿民每一次和我见面总都带着他的画或画的照片给我看,让我给他指导。他每一次的进步,都能让我想起他在军艺的成长过程。
他是一个执着、勤奋的学生,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晚都到教室看看。每晚我去教室时总能看到马寿民临摹、读书研习,他知道进入军艺的艰难,所以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也是被学员队长批评最多的。军艺管理很严,息灯时必须回宿舍休息,但马寿民等同学休息之后,爬起来又去教室,有时通宵达旦。
马寿民是一个厚道、少言寡语的西北汉子。只知道做人、做事、做画,“画如其人”。他把中国画传统中诸多表现形式的要素创造性地结合,来表现他新的构思。从他近来创作的新疆人物组画中,可以发现“语言形式”发挥了水墨特有的表现形式。马寿民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的精髓,而又摆脱传统的羁绊,另一方面吸取西方绘画诸多元素,融会创新,丰富他生鲜的气韵。
马寿民在吸收学习、总结中国画传统之后,创造性地组合、构想、造型,创作自己心中的水墨画。从《新疆人物肖像》我们可以发现他对绘画语言形式在不断发挥水墨特有的韵味,在《新疆人物组画》中,浓重的水墨与重彩的对比,焦渴的枯笔与水分滋润,黑与白、实与虚、有与无、线与面等,都为他的作品服务。
现在很多有实力、有作为的中青年画家,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表现时代精神,积极进入艺术创作探索。马寿民创作的《还我家园》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反映的是抗日战争题材,人物、场面给人以很深的感染力。另外,马寿民的作品大多表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边防军人,采取纪实的表现形式,给人以真实、熟悉就在身边的冲击感。《帕米尔之夜》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表现边防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马寿民不肯像某些急功近利的“前卫”画家,学到西方一点东西以为创新,而马寿民是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做画,画他心中所要画的画,这令我欣慰。
马寿民在新疆近三十年,踏遍祖国六分之一的边防线,最高到达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所,天山南北留下他寻找生活的足迹。火热的现实生活是他赖以生存的艺术源头。他坚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归纳自己所感知的人间欢乐和苦涩,并把表现这些真实的感知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追求。他在艺术上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生活中锤炼自己的绘画语言与技巧,逐渐寻找自己的风格,用以揭示生活的真谛,他所表现的事物都是非常明确的,态度也是极其严肃的。他用自己的作品与读者直接对话,我希望马寿民坚持自己所要走的艺术方向,在这个开放的时代绝不动摇自己的信念,我相信未来必有更卓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