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鉴藏
3  4  
PDF 版
· 识破作伪招数
· 2006年苏富比秋拍
· 青铜器鉴定的“五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6年苏富比秋拍
圆满成功
预示中国艺术品将
继续走“牛”

■好 运
  刚刚结束的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以总成交9.1亿港元再创新高。其中苏富比推出的“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铜佛收藏专场”格外引人注目,这个专场的推出在以往拍卖中极为少见,故吸引了众多大买家的踊跃竞投,结果专场拍卖成交率高达93%,总成交额为34380.46万元,无论成交率还是总成交额均列苏富比秋拍第一。

  其中一尊明代永乐鎏金释迦牟尼铜像,成交价高达1.16亿港元,据悉,买家是一位来自中国福建厦门的收藏者。另外,老一辈油画家陈澄波的一幅《淡水》油画估价只有1000万港元,上拍时受到各路买家青睐和追捧,最后出人意料地以3484万港元成交,创中国油画市场最高价;雕塑家朱铭的《太极系列——单边下士》的雕塑以829.6万元拍出,创下雕塑市场最高价。至于传统的中国字画,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林风眠、黄宾虹等都有上佳的表现,价格超过100万港元的比比皆是。苏富比的秋拍获得如此成功,预示着今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不会风平浪静,继续走“牛”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内的各路资金正源源不断流向艺术市场,特别是从2003年“非典”以来,京沪津等地的拍卖会交易量逐年放大,像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翰海、中贸圣佳等春秋大拍大多在5亿元,像红太阳拍卖公司曾一度达到8亿多元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也预示着内地在艺术品的拍卖中有望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分庭抗礼。

  二是国内新的买家异军突起。面对火爆的市场,海外的藏家纷纷向大陆抛售作品,不少拍卖会先后推出了海外藏家拍卖专场。然而,如此多作品,却在国内巨大买盘下,几乎被“消化”得一干二净。尤其相当一部分新买家,冲劲十足,志在必得。许多老买家连呼“看不懂”,有的甚至惊呼“新生资产阶级进来了”。

  三是艺术品市场正在显示其投资的价值。随着艺术品价格的大幅上升,投资者赢利的机会越来越多,有的投资者在当地吃进,转手就能赚取可观的差价;有的从北京吃进海派名家作品,然后到上海抛出;再从上海吃进京津画派名家的作品到北京抛出,从中赚取差价,这好比过去的倒爷。还有的藏家,他们根据自己喜好吃进作品,一般要捂上或“玩”上几年,再择机抛出,这类藏家往往是最大的赢家。记得1992年上海拍卖行曾推出过一件陆俨少的四尺整张《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当时有一位很有眼光的买家以24万元吃进,据说去年有人愿出50万元收购,但物主没有同意,时至今日,若是这件作品拍卖场上露面,成交价恐怕已在百万元以上。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当今艺术市场上可谓比比皆是。

  总之,目前我国艺术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前一段的市场调整是暂时的,未来精品迭创天价恐怕是大势所趋。同时,它再一次验证了“盛世古玩”的至理名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