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讯 记者 蔡树农 11月21日后半夜,福州机场瓢泼大雨,走出航空港,见一留长发的帅哥举牌迎接我,事后知道,他是沈觐寿的孙子,名叫沈旭东,与其先祖、清朝派驻台湾钦差大臣沈葆桢十分相似。
第二天上午揭幕于福州三大名山之一——于山山脚福州画院展厅的沈觐寿书法展览人气旺盛,连从河南赶过来的《书法导报》总编王荣生都叹为观止,沈觐寿的弟子、福建省书协副主席蒋平畴教授主持开幕式的风格完全文人作派:不讲身份、不讲秩序;幽默叠出,笑声阵阵。福建文史馆资深馆员赵玉林老先生追思沈觐寿的七言长诗,系以古声吟诵,抑扬顿挫:沈氏一门多英杰,文采皎皎耀闽都。静叟毫端腾干莫,江河韬蓄与众殊。……芸芸俊彦出门墙,接武年少露头角。
徜徉展厅,摩挲真迹,了悟“先生入颜出楷,知化探源,洞视百般精要,先贤差可比肩;润色立形,游心造境,扇开一点灵明,来者弥足接踵。书道若此,心路亦然,与定山岳,不因穷而酸,不争丝毫,不缘贵而矜。见博不迷,听聪不惑,爱人以仁,作事唯诚。瞻其翰墨,稽其襟抱,衍雄强,蕴生机,一以贯之,斗转星移,人格共作品并馨。”
下午举行沈觐寿书法学术研讨,陈奋武、方松峰、林公武、高庆春、李木教、陈行健、郑春松等参加,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朱以撒指出“沈先生不是遍临百家的书家。书坛上喜欢以遍临百家来言所学之广,实际上只是在少数几家上下功夫而已,余下皆浮光掠影,谈不上深入。沈先生主要在褚遂良、颜真卿二家上下功夫,致力之勤常人不及,而旁涉诸家皆不为重点,这也使他笔下的褚、颜二体颇得唐人风度。……但入之深而抽身不出,就溺于其间。横向拓展也显不足,尤其是综合融汇的本领和能力。文化文化,文而化之,由于不能化,不能合,下笔非褚即颜。我同意民间所称的‘沈体褚书’或‘沈体颜书’。”还有一位未听清姓名的发言者见解独具:福州书家一个普遍共性是擅长正书(篆隶楷),而弱于行草,这恐怕与福州书家的美学崇尚有关。也有沈觐寿的学生坚持:在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沈老迫于生计,创变谈何容易!
我倒觉得,沈觐寿的书法是带有拙味的清美之体,他的创获是书道而不单纯是书技。他的创造立场更接近“逸家”而非“行家”,他的清美书风表达的正大自在气象扎根庶民,但又不缺乏庙堂之贵,结构平实处尽显安详淡荡,所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从容丰腴处暗藏悲悯涅槃,一如“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星期六(11月25日),“怀寿第一唱”吟诗会将再奏颂曲,缘吝一逢,俚句以慕:寿墨于山称楷正,清吟德水写轩昂。榕魂入地参天日,便化南音鼓瑟长。
链接:
11月22日,是20世纪著名书法家沈觐寿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福建省文联和福建省文史馆共同主办,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福建省政协海云墨会、福州文联、福州画院和福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并得到福建省总工会支持的纪念沈觐寿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在福州画院隆重举行。
沈觐寿(1907-1995)先生是沈葆桢曾孙、林则徐外玄孙,字年仲,号静叟,他生活在新旧交替时代,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西方文化教育,却坚定地以其最大热忱与毕生精力倾注于书法事业,其高尚的人格修养与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书坛的一代楷模,享誉海内外。沈觐寿先生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州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