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香港讯 记者 崔艳 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徐悲鸿的油画《奴隶与狮》以5388万港元成交,远远超出此前3000多万港元的估价,创下中国油画拍卖新纪录。
据介绍,《奴隶与狮》创作于1924年,当时正值徐悲鸿油画创作成熟时期。画作取材于西方古代神话,表现对象是一头受伤的雄狮和一个被蹂躏的奴隶。这幅高1.23米、宽1.53米的巨幅油画展示了徐悲鸿刻画人物和动物的高超技艺。收藏者称,此为徐悲鸿1942年初自新加坡归国时未能带回的那批作品之一。今年夏天,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在中国内地以3300万元人民币拍出,曾创下徐悲鸿作品最高拍卖价。
画作释读
《奴隶与狮》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两个仅有的主要形象——狮子和奴隶,被安排在一个幽暗的山洞中,它们一左一右对视着,使得画面极具张力和内在的紧张性。在烈日下的旷野,一头雄狮正迎面向观众走来,仿佛要冲出画面。阳光聚在它的身旁,像是在为这万兽之王加上一道神圣的光环。它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炯炯的目光之中却毫无凶狠暴戾之意。在向前迈出的左爪上面,一道鲜红的血迹在告诉观众,它被什么东西刺伤了。占画面近1/2的这头雄狮,以强劲的筋骨、浓重的鬃毛,赋予画面以阔大、雄强的感染力。顺着雄狮目光射往的方向看去,还有更激动人心的场面在等着观众。那是狮子正在进入一个不见天日的阴暗石洞,在充满了神秘感的浓重阴影中,一个只在腰间围了块布的赤裸男子惊恐万分地用背紧紧地贴在石壁上,好像希望找条缝隙躲藏进去。他的脸因恐惧而扭曲,躯体已经战栗得不听使唤,缩成一团。他正在等待着被撕裂和吞噬,因为他十分清楚地听到狮子正在径直地向他走来。画家运用大明大暗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气氛愈加紧张、凝重,令人窒息。一边是作为万兽之尊、威严无比的雄狮,一边是任人欺凌、随人杀戮、一无所有的奴隶。这种残酷的现实对比怎能不使人产生对弱者的无限同情!
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1924年的徐悲鸿已经解决了基本的造型问题,转而关注主题性创作并追求风格了;他所学的也不只是古典主义,而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德国表现主义兼而有之;他不仅继承了法国式的婉约,也学习了德国式的强悍;他所吸取的,也不仅是达仰、弗拉孟或普鲁东等法国画家,还有康普、门采尔、伦勃朗等等。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学博杂,至是渐无成见,既好安格尔之贵,又喜左恩之健,而己所作,欲因地制宜,遂无一致之体。”正是带着这些选择和追求,归国后的徐悲鸿创作了《徯我后》、《田横五百士》等诸多主题性油画,其中的许多因素都可以找到与《奴隶与狮》的某种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