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个黄金周,央视经济频道的《“赛宝”大会》,让休假的城乡居民们大饱眼福的同时,心里也蹿起了火苗,似乎一夜之间全都“醒了”:曾经挂在墙面装饰的旧字画、扔在角落里的瓶瓶罐罐、坐得凹槽油亮的老凳老椅等老古套,竟如此值钱!于是,有的被自己曾经的漠视懊恼不已;有的被自己当废品贱卖倍感痛心;还有的因自家还有点老货而美滋滋。眼下,“艺术品”、“老古董”无疑成了老百姓口头上的热门话题、舆论热点。
从今年正月初五开始,浙江湖州城里的数十家古董店、字画店也“迎着财神”开战了,面对日益聚涌的人气,店主们在散糖时,也有喜有苦。高兴的是,现在艺术品市场的水温明显升高,但苦恼显而易见。湖州府庙赏雅斋店主周志平说:“我这店里,老瓷器卖一个少一个。这边卖光了,河南老家那边‘刨地皮’的却收不来,以后咋办。拿玉器来说,现在有老玉的,一般都不卖了。新疆、青海、俄罗斯,玉籽料绝了,山料也越开越少,缅甸的翡翠料更少了。”有的古玩店主则持“水涨船高”论。而开字画店的,似乎烦恼少些:“老画赝品皆是,当代书画家每年都会冒出一批,作品量不愁。”最苦还是穿梭广大乡镇的“刨地皮”者,有东西的人家,该卖得早卖了,不卖的,除非家里揭不开锅,一般也都不卖了。湖州吴兴区八里店“刨地皮”的小程说:“我们快没饭吃了!”
面对整个国内艺术品市场,相比于浙江省杭宁温等地市,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州,眼下的艺术品交易还是毛毛雨。虽然湖州也还有若干大收藏家、一大批中小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但作为一项投资,湖州的民营企业、金融界,对此观望的多、感觉“好是好,但没法下手”的多,艺术市场缺乏大手笔,缺乏“浓墨重彩”。
■湖州离“书画之都”还很远
2005年,浙江湖州当地媒体以《打造“中国书画之都”》为题,以整版的篇幅,选取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决定中的一块,进行了报道分析。加之此前另一篇以《艺术品,一罐投资新红利》为题的整版“新闻透视”刊发,在湖州的文艺界、书画家、艺术爱好者、收藏投资者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并非文章写得精彩,而是市委的决定鼓舞人心:“建设一批书画创作、研修、展示、交易艺术场馆,引进和组织全国性的书画大赛和评选活动,打造‘中国书画之都’。”这也是艺术品市场在国内风起云涌的烘托所致。
诚如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柴培良所说的,湖州形成“书画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政府建立起如文化交流、民间团体、活跃艺术市场等方面的平台、机制,十分必要。但也有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政府能否像宁波那样,也建立一个美术馆,能否更重视企业对文化的投资、建设,重视对画廊经营、艺术品拍卖等的政策激励,文博部门能否对民间收藏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他们对此很期待。
■企业老板,“我无‘法眼’”
就眼下中国而言,作为一种继股票、房地产后又一新的投资方向,艺术品市场的大量资金注入,主要来自民营企业,以江浙沪居多。正如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所说,在该协会注册的5000多名正式会员中,企业家达20%之多。另外,目前活跃在北京、上海、杭州各大拍卖会上的新面孔,70%—80%都是民营企业家。
艺术品作为一种能升值、保值的特殊商品,其在资本运营中的功能无须笔者赘言,在经济发展的和平时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或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有人以“软黄金”形容之。但作为一种投资,其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能“识宝”、 “辨真品赝品”,成为投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一双“法眼”,能否有“法眼”,则是你的知识、学养、胆略、机缘、悟性等综合素质体现。
就浙江湖州而言,目前涉足艺术品投资的企业家,与宁波温州相比,少得可怜。经过记者一番调查,也只南浔、吴兴区个别企业老总及长兴县李家巷几个小企业主涉足,并且多是爱好引发。自觉作为一种资本运营的,少之又少。
行内人士分析原因,一是湖州民营经济总量相对宁波温州要小,单家企业相比,别人拿出个零头就是几亿元,而我们很多企业总资产还买不起齐白石一只虾;二是湖州有些老板在完成资本积累后,追求的方向是车子、房子,而不是再投资;三是温州宁波人引领国内外市场,得风气之先,头口水给他们喝了我们再端起碗总觉得赶不上,有的便“索性放弃”。
与湖州民营企业家出身一样,温州许多老板也是来自“草根阶层”,文化素养、对艺术品的“掌控”其实并不如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州,但他们市场意识强,生意眼光敏锐。国内赝品多,他们就到国际上保真率高的佳士德、苏富比“夺宝”,还“赚”了爱国的美誉;国内拍卖场,他们一人出马就有多位文博鉴赏专家“智囊团”相陪。
■书画者与画廊: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在湖州,艺术市场离真正的价值取向有相当距离的,是画廊的经营理念。而以书画为主体的创作者们,对“艺术与市场”的观念认知,还需“改造”。
鉴于艺术品是有别于小白菜的特殊商品,画廊卖画就不能像小贩子卖小菜,每天要销掉一担,第二天一个菜地的同样小白菜再挑来一担。但因它是商品,自然也像其他工农业产品一样,要杜绝伪劣,需要包装、推荐、宣传“画家”、“作品”,而且要打牌子推出品牌产品。但目前湖州的画廊普遍还处在初级阶段,“攥到篮子里都是菜”,一家画廊里什么书画家的作品都有,什么价位的都有,而并非专门代理某几位书画家;或专门开出油画画廊或国画画廊、书法专营店。“货”来自于自家的旧藏积累,货哪里便宜就到哪里“攥”来,管它真假,便宜就好,能赚钱就好。
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发育不良,就直接影响了书画创作者。这些年来,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氛围,也让在“赠画”还是“卖画”之间徘徊的湖州艺术家们,挣脱了思想观念的枷锁。仿佛一夜之间,一觉醒来,大家都无师自通完成了“市场化改造”。一位中年画家向记者坦言,“除了同道交换,我再不会白送画给别人了。作品是我身心劳动的果实。卖画从扬州八怪到吴昌硕、齐白石,他们给我树立了榜样。”
而由于画廊的经营远未到位,导致了湖州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与“市场”间劳心奔波:自己要画作品,自己要联系出画集、办展览、搞宣传、送拍卖……如此,既影响了自己的创作,而画往往卖得差强人意。毕竟,画家作为一个商人,还乏历练与精明,人毕竟一心不能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