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画家
3  4  
PDF 版
· 众家评说陆春涛
· 陆春涛花鸟画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众家评说陆春涛
  春涛的画不仅有笔有墨,而且有时代生气。他尽自己的可能吸收传统之精华,又将自己的现代情思融入其中。其表现出的情调是东方的,中国的,上海的,又是现代的。清秀、活脱、淡雅、灵透。他的同龄人和小于他的青年人会更喜欢他的水墨,因为他在传统中融入现代的构成。春涛的画,很善于用墨,正如他对黑白有着诗意的理解,挥毫时,将激动人心的黑色和白色缠绵于笔下。中国画讲笔气墨韵,春涛的画墨韵十足。用笔之提、按、顿、挫,挥出墨之浓、淡、干、湿,轻轻松松地将墨之千变万化表现于纸端。春涛尤其会用淡墨,用淡墨的微妙层次表现微妙的情感。读春涛的画,感受到的是生韵,这生韵是江南的、上海的,是现代都市多情男儿的内心独白。

  李 一(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

  他画中的花草常常插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有时伴以盛着果蔬的器皿,并用传统的家具和摆设为陪衬,在传统文人的恬淡情怀中,能感受到画家在经营位置上的苦心孤诣。最具特色的是,画家选用的各色花瓶上,常画有山水花鸟画,但这不是一般的陶瓶上的装饰画,也就是说,这些画不是为了修饰花瓶,而是利用花瓶独特形态制作的独立绘画,是谓画中之画,饶有趣味。值得注意的是,器皿的变形也是画面的一大特色,这种变形与传统文人的“不求形似”不同,与其说出于漫不经心的情感表现,不如说旨在设计的需要。此外,他的用色也与传统国画不同,体现出一种对色彩学的悟性,画面里的片片绿叶,青翠欲滴,十分可人,而在墨色交融中,红花绿叶,显得色泽微妙,滋润而沉稳。有时他也采用传统的形制,则给人以康定斯基抽象的点线面关系的暗示,不同的是以具象形式表达一种抽象化的构成。观春涛的画,可以体验到一种理性的宁静,如睹幽谷芳草,如临曲径通幽之处,如见天池碧水,如闻空谷足音。总的看来,他的花卉画属于内省静思的类型,脱尽人间烟火之气,可以说,本质上属于一种水墨设计。

  潘耀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春涛的水墨花卉近作,画面景物布局甚简略,而且以室内一角的瓶花居多。以这等方式创作一批作品且还要编印一本画册,有如以四言绝句格式出个人诗集,行内人都明白风险系数极大。但在这样逼仄的空间施展拳脚,作者却能游刃有余。这些作品,或淡彩渲泼,或水墨晕章,或点线呼应,或色墨相衬,得心应手且无雷同之感。可见,他对于画面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把握是有着相当功夫的。细心的观者可能还会注意到,作者在这一批作品中似乎特别偏爱润泽的画法,而较少使用枯笔焦墨。前人形容中国笔墨有“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之语,可谓要言不繁。但春涛不求面面俱到的理由何在呢?我想,一是他的天性中浸润江南氤氲之气,二是面对着鲜活生动的四时花卉,笔酣墨饱的画法既源自画面的内在诉求,更与他的禀赋心性有着深层的联系。

  梁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在春涛的色彩鲜艳、富丽热烈的瓶花画中,墨色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画面精神的所在。而在西方古典静物画中,黑色主要是起衬托主体、衬托亮部的作用;在西方现代静物画中,黑色则多作为情绪表现的一种手段。春涛在瓶花画中,无论是纯水墨的,还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或者是水墨与色彩交融为一体的,墨色在画中不仅起着造型、氛围营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是由于墨色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形成的对色彩的替代性、对空间的控制力,以及其独特的本土文化的隐喻性,所以鲜明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

  朱国荣(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陆春涛于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技巧做过一定的基本功,并从传统起步。当他将西方审美意识和现代造型语言融入自己的绘画之中的时候,新的艺术生命便在这张传统的产床上诞生了。陆春涛的绘画不仅打破了中西绘画中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各画种之间的界限,而且也打破了水墨、水彩等形式手段之间的分工。陆春涛将现代生活的感受、观念转换成艺术语言,从而创造出适合现代审美需要的新绘画。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春涛的花鸟画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尽管他有相当良好的笔墨功底和典雅精致的诗境文心。多年的平面设计所养成的对于形、色的敏锐性,会不期而至地流露出来,在色彩的点和浓淡自如的笔线之间,常常会随意编织成形式语言中的某些节奏和韵律。他的花鸟构图中常常少不了“竹帘”、“花几”、“门窗”、“屏风”和“高背椅”,这些道具既赋予了他的花鸟画以现实情境与生活气息,也为他的花鸟画增加了构成的元素,是这些道具的“纵线”、“灰调”与“块面”分割了画面,是竹帘的“密” 廊柱的“疏”、屏风的“隔”与门窗的“透”营造了画面的视觉心理和形式意味。(下转第13版)

  (上接第12版)他从传统的“折枝”画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插花”与“瓶花”,花的自然形态也转化为人文形态,它除了本身就具有时尚的色彩,更通过画家的点化而富有现代视觉的审美体验。这些作品,“黑”的成分不断淡出,“彩”渐渐从水中浮现出来,或淡彩轻染一溪寒水,或彩团锦簇斜倚秋风,或彩墨融渗半帘花影,“彩”既是“水”,也是“墨”,传统笔墨在他的作品里有效地转换为现代的色彩语言。

  尚辉(上海美术馆副研究员)

  陆春涛非但工画水墨花卉,而且也擅山水,故而特善将两者融而为一——他常在插着花卉的瓷瓶上辅以山水画,笔调以轻松淡逸见长,将“率汰三五笔”的花卉和山水通过静物的题材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汤哲明(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博士)

  春涛笔下的“四君子”不是芥子园的翻版,而是多做清供别调,犹如寻常人家的案头摆设,让人触手可及。春涛更善作无名花卉,这些无名花卉从“四君子”化出,正因为摆脱了物象的束缚,花蕊婀娜多姿和花叶的浓淡相间,在似花非花间给人以“习习香从纸上来”的冥冥之想。

  谢海(美术批评家、策展人)

  陆先生绘画的技巧,那种冲击力极强的色彩搭配,或是水墨,或是彩墨,还有充满力度的大块油彩,跃然于明亮中和的背景之上,超越出了自然的界限,以自己的方式描绘着世界。陆先生的作品完全融入了水榭亭阁所营造的自然景色之中,以淳朴的语言向人们倾诉。花香、微风,翠绿和陆先生的艺术作品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将作品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林德(德国曼海姆博物馆馆长助理、美术史博士)

  从表面看,陆春涛回到水墨状态,也意味着回到传统。从他的画中也确实能感到他对传统的依恋之情,但他终究是一个现代人,一个生活于信息时代,在都市的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中求生存的人。因此,他的艺术不可能不带着现代人的趣味。他的画从图式的确立到意境的渲染,都明显地烙印着现代人的观念和都市人的情调,他的瓶花系列尤其如此。那是自林风眠以来取自西方“静物画”的一种图式结构,它把自然状态的花卉折取并移入室内和瓶中,它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摆设”,和现代人的生活更加贴近。陆春涛的水墨花卉已经趋于成熟,其成熟的标志就是他的画随意自然、无造作之感、无经营之嫌。

  贾方舟(美术评论家、策展人)

  春涛长于运用墨色层层渲染的递进关系,形象地时而营造空间的深邃感,时而微妙地表达光影的浮动感,他特别强调自己对花卉意象主题瞬间的诗性感受。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那种花影瞬间的漂浮,那种花瓣的透明柔和,熠熠生辉,那种让你产生既有亲近感又有不可亵玩的敬畏感,是他花卉作品中特别令人感动的东西,那种纯真的状态,令我们想到自己置身在某一个早晨苏醒的生命,想到生长的幻想和冲动,激起我们对明天生活的憧憬,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某种印象主义的印象。

  毛时安(上海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艺术评论家)

  赏读春涛别具一格的写意花卉,不难发现在他的这种传统题材的水墨画中蕴含的深意。这种深意使画家在时尚和传统之间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平衡。春涛笔下的花卉在传统中国画的水晕墨化中生成,他笔下的花卉又始终有一种张扬自我的品性,水墨流动布满整幅画面,无论是清幽还是绚烂,它们总是与空气和阳光一起生长在这片艺术空间。

  陈燮君(上海博物馆馆长)

  翻开陆春涛的画册,给我第一感觉是这样,有一点新意,有一点唯美,有一点温情,有一点孱弱,综合起来,陆春涛的优点是撇开了多数画家的路数,选择好一条自己的小径,不管走多远,从心理上已经获得了优势。

  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从艺术立场上看,陆春涛先生属于“传统派”。在现代中国画创作中,明显可见有传统和西化两种倾向。前述吴、齐、潘为传统派,林为西化派。陆春涛先生的审美观点和创作方法论均从传统出发,对中国画前景抱有不灭的希望。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认识。他认为在现代化社会中,中国的传统绘画仍需并且很有条件发扬光大,这些认识具有前瞻性,并与艺术史的发展现状与前途十分吻合。陆春涛先生的绘画总体上具有追求质朴、平实甚至稚拙风格的倾向。物象的变形与笔墨的调理,均呈现出宽厚、敦实与随和的闲散意味,显示着画者所倾心的审美追求——质朴无华以及由此而生的雍容大度。

  郭晓川(著名美术评论家、策展人)

  当春涛将现代造型语言付之自己的绘画实践时,我相信他有过深深的苦恼,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何去何从?这个时候陆春涛所作出的选择,显然并没有理论上的明确认识,这毫不奇怪,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更重要的很可能是实践。现在看来,他的实践是大胆的,他将水墨与色彩互相接近、渗透、并且碰撞,使其中形式与手段的分工模糊、或者淡化;同时又把中国画中壁垒森严的山水、花鸟、静物的樊篱小心翼翼地拆除。因而,我们后来看到的陆春涛的若干作品,总是有着浓重背景的某种超常组合,大色块结构,甚至隐隐然透出油画的效果,此为笔墨。再从形式上解读,春涛先弃画卷、立轴,用的是斗方构图,再弃西画重视的“黄金分割”,不留白。色块布满画面,意向流动其间。

  徐刚(作家、诗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