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者,徐建融以其等身著述的“量”和鲜明坚持传统艺术精神的观点为学术界所关注;作为一个艺术家,徐建融以其远接唐宋的画风和诗书画兼擅的文人学养为藏家追捧;作为一个有知名度的文化名人,他的一句“革生宣的命”,在美术界掀起轩然大波。2007年1月5日,徐建融教授将应邀赴宁波美术馆举办“东海长风——徐建融学术艺术邀请展”,展览前,笔者围绕此次展览和徐先生作了一次短暂对话。
乔:徐先生,2005年底,上海大学为您举办学术艺术展、《长风堂集——徐建融书画作品卷、诗词序跋卷》亦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07年新年伊始,您学术艺术展的第二站将在宁波美术馆举行,这是您特意的选择吗?
徐:这个展览是在一些友好的鼓动下举办的,但到浙江举办展览也是我的心愿。虽然我到浙江读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的时间只有两三年,但我的人生是在这里改变的。我觉得浙江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精神的家园。我的导师王伯敏先生当年徒步浦东乡下面试我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浙江美院老一辈先生的人格风范也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前段时间,我去慈溪举办陈子佛先生100周年纪念活动,碰到我读书时的副院长赵宗藻先生,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说,你当年入浙美,是我们史论系第一个绘画与史论结合的学生。20多年过去,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这让我感动。浙江是传统文化的大省,是中国传统书画的大省,到这里来举办展览,向老师、同道作一次汇报,我得感谢宁波文联和我的友好们给我这样的机会。
乔:您的学术思想,一直以来受到美术界很大的关注。尤其您提出“革生宣的命”,掀起很大的争论。有人称道是不同流俗,觉得您是有担当精神的学者,认为在您身上,体现出复兴民族艺术的豪迈情怀和任重而道远的弘毅精神,但也有人认为您虽然学问渊博,但思想保守。对于这样的争论,您是怎么看的?
徐:中国的文化人秉承“不与不知者言”的超然信念。我觉得现在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了偏差,一段时间形成了“言者不知,知者不言”现象,传统文化开始被曲解了。我是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影响长大的,又是搞传统的人,一种责任,使我很想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研究的真实理解告诉大家。当然,学术因治学者的治学角度和理解的不同会有见仁见智的差异,我可以谈我的,你可以谈你的。关键是你应该经过全面深入地研究以后是认为真实的,是对今人有启迪的。学术可以志同道合,也可以百家争鸣,你要对一些现象作评说,首先必须先静下心来读懂它。
乔:过去的20多年中,我们看到您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您倡导实践美术史学,曾出了50多本美术史研究专著,您的名字徐建融和您的东海长风堂已然成为海上中国传统画的一支标杆。繁忙的学术生涯中,您还吟诗、画画,展示出一个学人的多样人生。不知您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
徐:事实上,人生就像画画一样,笔墨相互生发。当然,这是在“意在笔先”前提下的生发。今后有可能的话,我很想通过个人的力量把那些真正热爱传统艺术的年轻一代聚在一起,让晋唐宋元传统经典在今天的条件下发扬光大,为更多年轻的书画学子开启一扇门,使艺术学院的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乔:作为后学,我敬仰您倡导实践美术史学、传承民族艺术经典的精神。愿您学术与艺术之树常青。
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