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画家
3  4  
PDF 版
· 东海长风
· 天真致平淡 千古斯文影
· 借东海长风 传民族艺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天真致平淡 千古斯文影
□冯 远
  结识徐建融,忽忽已有20余年。忆往昔,同道未同窗,然则俱存抱负,各有师承,各有其业。虽北南供职异地,君子之交,平淡如清茶,友谊却未见疏远而有增无已。每有聚会,快语恳谈,皆意言不尽。今俱届天命之年,事业各有底定,反观来踪,瞻望前程,皆感慨良深。时欣闻兄术业精进,成就斐然。近日,宁波文联在宁波美术馆将为他举办学术、艺术邀请展,实为可喜可贺。是故聊缀数语,以致敬祈。

  建融兄,海上浦东高桥人。1982年以一篇酣畅淋漓的书画跋文,为美术界前辈、浙江美院教授王伯敏先生收纳门下。从此他从一个物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跨入了专攻画史的领域。青灯寒棂,精研典籍,笔耕苦读。研究生刚毕业他就因其出众才华参与王朝闻先生总主编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2卷本《中国美术史》的编撰工作,主编宋代上、下卷,清代上、下卷。该书一经推出即屡获殊荣。徐建融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文字写作的根底为他在中国美术界奠定了应有的学术地位,成为当代美术史学界的菁英翘楚。接着,《法常禅画艺术》、《美术人类学》、《佛教与民族绘画精神》、《中国美术史标准教程》、《心境与表现》等几十本专著、论文相继问世。借助于史的编写、资料的梳理,以及一系列专题的研究,建融逐渐确立了他创导的“实践美术史学”观。上世纪90年代初,他对传统又作了进一步的理解,提出了晋唐宋元绘画代表中国画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观点,在这面传统艺术观精神旗帜的号召下,有一大批中青年中国画家传承经典、勇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一名从小热爱绘画的莘莘学子,是感性的艺术实践召唤他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寂寞的理性的艺术史研究之道;又在长期的研究生涯中,在取得艺术的深入理解之后,再回到艺术实践中去。看建融笔下的作品形象,均纤毫毕现地映射出画家的人格面貌。徐建融作画,兼取南北宗,兼用中西法,诗、书、印均有涉及,其多方面的兼涉,非一般画家所能及。他笔下的作品形象以深谷幽兰、狷介梅花、高洁莲荷、林泉高致为主要对象。明眼人不难体悟出个中三昧,建融并非简单地重复咀嚼古人一再吟诵的题材,其真正意义乃是为了彰显某种比兴的理想托寄和意义的价值存在。我以为,评价作为文人的徐建融在他所处的时代,以文章著述立身和其通过精妙的笔墨形迹追求人格的高蹈与完善,已足令其在中国美术历史中占有一席地位。

  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文人,徐建融是藉助治史、为文、从艺的“技”而最终通达于人生的“道”。对于“道”的深入研究又使他通过追求学问所下的功夫之中,理解、认识并提升到一个更为“广大”的层面。虽然我们不能妄诩“艺术的学问”就是“大学问”,但是我们在各自的努力过程中,彼此都意识到:任何一门有关艺术的学问,都不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而蕴含在有关人和人生价值的“大学问”之中。光阴易逝,生命苦短,建融已经在他既有的人生体现了应有的价值,相信还将有更为辉煌的光焰闪耀在他未来的岁月之中。

  预祝他学术、艺术展成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