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8版:赏析
3  
PDF 版
· 蓝白相映 朴实清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夹缬技艺赏析
蓝白相映 朴实清新
■吴元新
  夹缬是我国传统的印染工艺品之一,它源于秦汉,盛于唐代。浙江苍南、江苏南通等地区至今还收藏、研究、传承着这古老的印染工艺,为现代生活服务。

  夹缬,我们称之为夹染,它同古代的手工印染蜡缬(蜡染)、绞缬(扎染)被称为传统手工印染的“三缬”而闻名于世。缬是指古代防染技法的总称,在蜡缬、绞缬、夹缬的发展、传承中,由于宋朝政府对“夹缬、绞缬”的禁令,使夹缬技艺不断萎缩。南宋时期,有人将此法加以改进,用于印染“药斑布”(后称灰缬即蓝印花布)。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宋嘉定中有归姓者创为之。以布抹灰药而染色、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元明以后,棉花在中原地区广为种植,复杂的夹缬工艺逐渐被省时省工的灰缬所代替,蓝印花布由江南逐渐流传到全国,棉纺织染制品从此“衣被天下”。夹缬仅在浙南地区少数地方被延传下来,流传至今的是浙江苍南县及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我在30年蓝印花布、夹缬研究中,共收藏了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被面、包袱、头巾等3000余件,蓝印花布的油纸花版1500多件。夹缬被面近百条,夹缬图案纹样1000多幅,内容涉及清代的“状元被”、民国的“百子图”、“文革”的工农兵造型图案等,近年来在收藏、研究基础上又复制部分夹缬纹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也珍藏了我们复制夹缬雕版及新作品。

  在汉声出版《夹缬》的一书中张道一先生对夹缬作品研究中称:夹缬在古代是一种复杂印染手工艺,其制品也很精美,可与华丽典雅的丝绸锦缎相媲美,在唐代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日本的“正仓院”和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爱伯特博物馆都珍藏很多唐代的夹缬作品。但日本珍藏的夹缬品种极为丰富,图案风格各异。我国唐代“双鸟花树纹”、“锦鸡衍蝶图”等著名夹缬作品,色彩丰富。1958年发掘了明代皇陵,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其中有“八宝纹夹绢”,说明夹缬工艺在民间及宫廷中还有存在。现在浙南的夹染虽然不能与唐代夹缬相比美,但它不失其艺术特色,同样显示出传统工艺诱人的魅力。更重要的是由此看出唐代夹缬工艺的概况。将夹缬1000多年的历史连接起来,我们感谢那些民间的能工巧匠,为我们民族创造了如此辉煌的艺术,丰富了多彩的生活。

  夹缬工艺一般分雕刻夹版技艺和印染浇色技艺,具体的制作过程为:

  1、挑选优质不易变形的雕版材料。如:枣木、榆木、梅树等,常见各种梨木材料,木质硬不易变形,树砍下后需浸泡水沟中数月,晾干后,待用。

  2、画样或替版。先把所需的图案画好,或以老的缕刻花版作样图,把样替下,其方法就像拓印一样,把墨刷在老的雕版上再用白纸盖上复印,把花纹拓下,然后贴在木板上待刻,民间把这拓本资料称为“粉本”。

  3、镂刻。把待用木料锯成所需纹样大小,镂空后,大花版易变形,雕刻的花版彩色夹版一般为2至5块。雕版前先把版刨平,夹缬版雕刻特点是“明沟暗道”,使染液路路通,便于上色。雕刻好的花版,按花纹排列顺序,编上号浸于水中待用。

  4、挑选夹缬面料。一般镂空版选择的面料为真丝织物,双面雕刻(不镂空)。夹缬选择纯棉制品,要厚一些,便于染色时夹紧不掺色。

  5、脱脂。将所选布料,用太古油或碱水等助剂水中浸泡两天后,放在清水中清洗晾干待用。

  6、坯布整理。裁剪9米坯布洒水后,折成四层,除两端多放四指外(约10厘米)其余按比例平均分四份并用靛蓝做上记号,卷起待用。

  7、装花版。取出铁制的夹缬框架,将编排为1号的单面花版放在铁框架,把卷好坯布松开后按所做记号,把双折布边同花版中心边对齐摆平,接着放2号花版,以布边记号为准,不断重复放置装好坯布与花版,最后用螺丝旋紧或木楔敲紧,使布完全被夹紧,不掺颜料。

  8、配色。把蓝靛倒入小缸中,5斤蓝靛配8斤石灰10斤米酒加适量水搅拌,使蓝靛水变黄,水面上起靛沫,民间俗称“靛花”,即可倒入大缸待染。

  9、看缸。每天清晨由师傅看大缸里的染色水是否成熟,用碗舀起缸中苗水,先用食指在头上轻擦一下,手指沾到油脂后,再放在碗边的苗水上,看颜色大小。

  10、下缸。把夹缬版放在染缸内1小时起放一次。染缸液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农历十月初生火加温,燃料为稻糠、棉(花)籽壳或木屑,它们的特点是基本没有明火,保温性能好。夹缬布下缸后,须浸染充分后出缸氧化,这样反复浸染6次到8次,直到颜色满意为止。

  11、出缸。把染好的夹缬吊起,将染液滴干,半小时后松螺帽或塞子,将夹板按次序打开。然后将染好的夹缬花布晾晒在竹竿或田埂上。

  近年来我收集的夹缬作品,产地分布在浙江南部温州地区,在民间蓝印花布普及江浙地区,他们在喜欢蓝印花布“凤戏牡丹”、“吉庆有余”纹样的同时,也传承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夹缬“状元被”、“百仙被”,这种传承同当地的民俗风情有直接的关系。因温州地处沿海,渔民要靠打渔为生,男人是家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劳动力,故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在当地民间风俗颇为盛行,故明清“夹缬百子图”的被面是父母为子女婚庆的必备用品,家里经济条件好一些的,还会印制其他的吉祥夹缬被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